从微控制器的输出引脚驱动MOSFET是否安全?


25

我通过在我的MCU的“饱和模式”下操作它们,将2N2222和2N3904等常用BJT用作开关。但是我相信,对于这类应用,MOSFET是更合适的器件。我有几个问题。

1)MOSFET是否像BJT一样具有“饱和模式”?通过仅在MOSFET完全“导通”的基础上提供足够高的电压就可以实现这种“饱和”吗?

2)从MCU直接驱动MOSFET是否安全?我知道MOSFET的栅极的行为就像一个电容器,因此在“充电”时会汲取一些电流,此后没有。充电电流是否高到足以损坏MCU引脚?通过将一个电阻与栅极串联,我可以保护该引脚,但这会降低开关的速度,可能导致MOSFET的高散热?

3)什么是适用于各种低功耗情况的常见“爱好者” MOSFET?IE,相当于2N2222或2N3904的MOSFET是什么?


1
“更合适”对我来说听起来很愚蠢。通常BJT便宜,所以只有在BJT不这样做的情况下,我才使用FET。
starblue 2011年

11
我通常做相反的事情:除非需要BJT,否则请使用MOSFET。他们俩都很便宜。MOSFET的R_DSON浪费的功率通常小于BJT的V_CESAT。您仅需支付功率即可开关MOSFET,而无需保持导通,这会降低晶体管和驱动它的部分的功耗,尤其是在不频繁开关的情况下。由于没有V_CESAT,因此MOSFET通常会一直到达电源轨。缺点是MOSFET不会像整个电阻一样在整个边缘上产生恒定的电流。这减慢了电容性负载的切换。
Mike DeSimone

Answers:


14

许多功率MOSFET对于高电流负载都需要高栅极电压,以确保它们完全导通。但是,有些具有逻辑级别的输入。数据表可能会引起误解,它们通常在首页提供250 mA电流的栅极电压,例如,您发现5A需要12V。

如果MOSFET由MCU输出驱动,则最好在栅极上将电阻接地。MCU引脚通常是复位时的输入,这可能导致门极暂时浮空,也许会导通器件,直到程序开始运行。将其直接连接到MOSFET栅极不会损坏MCU输出。

BS170和2N7000大致相当于您提到的BJT。Zetex ZVN4206ASTZ的最大漏极电流为600 mA。不过,我认为您不会找到可以从3.3V驱动的小型MOSFET。


2N7000的最大电流为200mA,其中2N2222的最大电流为〜600mA。该社区中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3.3v MCU轻松驱动吗?
标记

1
@马克·巴里(Mark Ba​​rely)。就像刚超过BJT上的阈值电压一样。不幸的是,使用MOSFET时,您没有指数特性。
jpc 2011年

1
多年来,我一直在以1.8 V的电压驱动SC-70封装MOSFET。就像Mark指出的那样,要检查的第一个参数是V_GS(th)。如果是n通道,则大致相当于CMOS输入的V_IH;如果是p通道,则大致等于V_IL。换句话说,超越那个值。寻找2222等效物,找到了AO3422(Digi-Key 785-1015-1-ND)。55V,2.1A,SOT-23,最大2.0V的V_GS(th),1.3V(典型值),3.3V时的r_DSON为130毫欧。成本与P2N2222AG相同。对于500 mA负载,2222的V_CESAT = 1.0 V(耗散500 mW),而AO3422的V_DS = 0.065 V(耗散32.5 mW)。FET运行冷。
Mike DeSimone

3
购买MOSFET时要记住的一点不是搜索时过早限制V_DS或I_D!对于FET,这些数字要比您在给定的驱动负载下通常看到的BJT高得多。请注意,AO3422(V_DS = 55 V,I_D = 2.1 A)远高于类似2N2222(V_CE = 50 V,I_C = 0.8 A)的规格;这是由于效率!之所以看不到像BJT或二极管(1N4148等)那样的“典型MOSFET”,是因为MOSFET后来出现了,当时有更多的公司制造它们,而复制竞争对手标准零件的动机却少得多。
Mike DeSimone

2
@MikeDeSimone:“要检查的第一个参数是V_GS(th),就像Mark指出的那样。如果是n通道,则大致等于CMOS输入的V_IH;如果是p通道,则大致等于V_IL。换句话说,驱动该值。 ” 不不不。V_GS(th)的全部意思是您超过了指定的电流。直到该器件在指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完全的电阻特性时,才将MOSFET视为“导通”。这需要比V_GS(th)更高的电压,并且通常只有在保证的Rdson规格(在4.5V-10V范围内的某个地方(有时在较低的电压下))时才指定。
杰森·S

11

一般而言,它是安全的,并且如果您选择“逻辑电平” MOSFET,它将可以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逻辑电平”似乎并不为准确规范的术语,它不一定会显示为在供应商网站的参数搜索参数,也不会必然在数据表中显示出来。但是,您会发现逻辑电平MOSFET的零件编号通常带有“ L”,例如:IR540(非逻辑电平)与IRL540(逻辑电平)。最重要的是查看数据表并检查VGS(阈值)值,然后查看显示电流与VGS的关系图。如果VGS(阈值)约为1.8V或2.1V左右,并且图形上的“拐点”约为5伏,则基本上就是一个逻辑电平MOSFET。

有关逻辑电平MOSFET规格的示例,请查看此数据表:

http://www.futurlec.com/Transistors/IRL540N.shtml

图3是我所指的图形。

综上所述,我看到很多人仍然建议在微控制器和MOSFET之间使用光隔离器,以确保安全。


7

关于:饱和度:是的,但是没有令人迷惑的称为饱和度(实际上对应于双极晶体管中的线性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查看数据手册和额定导通电阻Rdson,这是在每个器件的某个栅极-源极电压下指定的。MOSFET通常指定以下一项或多项:10V,4.5V,3.3V,2.5V。

我将两个电阻器放入电路中:一个电阻器(如Leon所言,从栅极接地)(实际上我将其从MCU输出接地),另一个在MCU输出与栅极之间,以保护MCU中的电阻。如果MOSFET有故障。

有关此博客条目的更多讨论。

至于要使用哪种MOSFET,实际上与2N3904 / 2N2222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N7000可能是最普通和最便宜的FET。对于其他豆形场效应管,我将看看Fairchild FDV301N,FDV302P,FDV303N,FDV304P。

对于下一个步骤(更高的功率水平),我将研究TO-220中的IRF510(100V)或IRFZ14(60V),尽管这些都是在10V栅极-源极规格的基本FET。逻辑级FET(IRL510,IRLZ14)的Rdson指定为4.5V栅极-源极。


7
MCU引脚到栅极之间的电阻器还用于减慢开关沿,以减少振铃,过冲和EMI。典型值为10欧姆。
Mike DeSimone

0

在回答问题3时,我发现Fairchild FQP30N06L非常适合以逻辑电平从MCU驱动高功率器件。这并不便宜(0.84 GPB),但是对像我这样的懒惰n00b来说很棒。我正在使用它们提供12V RGB LED灯条。

一些统计:

Vdss Drain-Source Voltage: 60 V
Id Drain Current: Continuous (TC = 25°C) 32 A
                  Continuous (TC = 100°C) 22.6 A
Vgss Gate-Source Voltage: ± 20 V
Vgs(th) Gate Threshold Voltage: 1.0--2.5 V

因此,Raspberry Pi的3.3v高于2.5V的上栅极阈值,这将确保漏极完全打开。


不要直接从MCU驱动它。由于门极电容,导通/关断时间将非常长,您无法保护MCU免受任何故障的影响。
杰森·S

更严重的是,仅仅因为3.3V高于栅极阈值,这并意味着开关是完全导通。这意味着电流可以保证高于给定阈值(对于FQP30N06L为250uA)。FQP30N06L设计为由至少5V的电压驱动,这是它们指定导通电阻的最小电压。低于此值的任何器件,您都无法保证超出Vgs阈值的250uA电流的任何设备行为。
杰森·S

嗨,JasonS,请原谅我的无知。我没有在规格中看到最低电压为5V。图形数据表明,栅极上的〜3.3V电压在25V的漏极上允许> 10A的电流,这对我而言是理想的选择(12A时为5A)。为了保护起见,我在栅极和接地之间放置了一个10KΩ电阻,并打算在MCU引脚和栅极之间放置一个类似大小的电阻。这足够了吗?
Alastair McCormack

“图形数据显示...”数据表中的特性图形数据几乎总是代表典型性能,而不是最坏情况。换句话说,这是平均行为,而不是极端行为,您不能依靠它对所有设备都有效。它们之所以包含它,是因为相对行为(电流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和漏极电压的增加而上升)是普遍的……您只是不能依靠数字。
杰森·S

1
请看第2页(“特性”)-它为您提供了两个规范,分别是Vgs = 10V(最大35mohm)和Vgs = 5V(最大45mohm)。至于保护...好吧,请参阅我的文章Embeddedrelated.com/showarticle/77.php-下拉电阻可以相当高,通常100K-1M可以。但是您确实需要使用3.3V逻辑的栅极驱动电路。它没有必要的电压来保证FQP30N06L将被打开。有些设备在3.3V时的Rdson可能会高很多(或者可能仍在恒定电流范围内),结果会导致过热。
杰森·S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