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此链接查看此帖子的最旧版本。
这是我重新设计的布局。您又怎么看?
10-32V至5V 1.2A SMPS降压稳压器设计。IC是英飞凌的IFX91041。
以下是原理图和布局:http : //www.mediafire.com/?69e66eje7vda1
(对于5v 1.2A和35V 4A,我都得到了45平方厘米(〜6.98英寸²)的面积。)
可以通过此链接查看此帖子的最旧版本。
这是我重新设计的布局。您又怎么看?
10-32V至5V 1.2A SMPS降压稳压器设计。IC是英飞凌的IFX91041。
以下是原理图和布局:http : //www.mediafire.com/?69e66eje7vda1
(对于5v 1.2A和35V 4A,我都得到了45平方厘米(〜6.98英寸²)的面积。)
Answers:
我同意这里的其他答案,但只是认为这可能有所帮助:
我绘制了此设计中最需要关注的2个高电流/高开关频率环路。
绿色表示输入电流环路,带有C7 / C18去耦电容,可提供大部分所需的高频电流。由于不良的接地设计,此环路非常大。
黄色表示输出电流回路,它也很大。
也许最令人担忧的是,从输入和输出到调节器的返回电流共享一条通过C17的狭窄走线的单个接地返回路径。
您最终的目标是最小化这两个循环的循环面积。这样做时,请记住,高频电流是EMI所关注的,将遵循电感对地最小的路径,而不是电阻对地的路径。
例如,为清晰起见,我将这些路径画得有点宽,但实际上,如果可能的话,输出电流(黄色)的接地回路的高频分量将尝试直接在输入电流路径下传播。它在返回时更可能在L2下弯曲。
编辑:更新为完整的地平面。
这是新布局的当前循环的更新图:
这样会更好,为了清楚起见,将接地回路分开,但是高频成分将沿着接地层尽可能靠近电源走线的方向传播。我添加了粉红色的反馈路径,浅色表示电流在接地面上传播。
一些注意事项:
路径仍然比需要的更长。反馈回路特别长,并且会在输入电流下传播。该输入为高阻抗,因此该走线上的任何电感耦合都会对调节精度产生较大影响。您确实会以接近90度的角度交叉,这会减少耦合,但不会产生接地电流,并且由于其他原因也会成为问题(请参阅下文)。
输入功率走线穿过接地层中的裂缝,反馈环路的走线在接地层上运行。从来没有,永远不会在相邻层的接地层或电源层上穿过一条走线,该走线可能会携带高频信号(这实际上意味着任何走线)。如浅绿色返回路径所示,这将创建一个辐射回路。最终结果是一个很大的EMI问题。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导出到pdf的结果或什么,但是您似乎有很多通孔都会出现通关问题。它们靠得太近,也离组件垫太近。即使在通孔上有阻焊层,焊盘上的阻焊层间隙看起来仍会暴露出一些通孔,如果您使用回流焊会造成焊接问题。例如,D1附近的通孔几乎肯定会裸露,当电路板回流时,通孔会将所有焊料从焊盘上吸走,从而使D1未被焊接或焊接不良。
某些通孔也不会同时出现在两层上,例如U1下的通孔。
我会做什么:
设置PCB设计软件设计规则,以检查PCB制造商所需的间隙。这将提醒您有关通孔,通孔焊盘和通孔掩膜间隙问题的问题。
撕下设计并从重新开始组件放置开始,知道您现在已经有了坚实的接地层。集中精力最小化关键路径的长度,并在这些路径上使用尽可能多的铜(限制反馈环路,其低电流)。如果空间/布局允许,则将地面倒在地面上并不是一个坏主意,只需确保可以正确进行即可。(无孤立的铜,与接地平面耦合良好)
编辑2:
不确定是否已经有了,但是这是英飞凌针对2层板的参考设计/应用笔记,该2层板的底部使用了牢固的接地层。他们使用了相当长的FB跟踪,但要使其远离危险回路。
在此(以及大多数其他SMPS设计)中,有两个大电流开关环路需要注意,以确保足够的效率和低EMI噪声。
针脚8-C9-GND
该回路必须覆盖您的输入功率。
为了使环路本身更小,只需将电容器的接地端连接到稳压器的接地标记,只需将C9逆时针旋转90°即可。
我在您的设计中缺少的是一些小型但快速的电容器,例如100-220nF的陶瓷电容器。将其连接到非常靠近稳压器IC的位置。
针脚6-L2-C13
这将是您的输出循环。
将C13和C17移至底部,将其接地线连接至IC的接地片(为此使用漂亮的大多边形填充物。
再次添加一个小的陶瓷电容器。
将L2旋转180°可以很好地与C13,C17和IC进行大型连接(同样,最好使用多边形填充)。
将D2旋转90°并将其放置在L2和IC之间,然后将其连接到多边形和Groundtab。
一般来说:
我将使用可调输出电压版本的器件,而不是5v器件。但是,即使使用5v版本,您也应包括反馈分压器(仅在高端使用零欧姆电阻,而不要安装低端电阻)。从长远来看,这将为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防万一您需要不同的电压。
通常,您的迹线不够宽。最关键的是从C9到U1.7-8的走线,连接到U1.6,L2到C17 / C13的任何走线以及U1和其他任何地方之间的GND。这些网络将具有大量的开关电流,您需要确保它们短而宽。
U1可能会散发一些热量,并且您与该部件底部的GND焊盘的连接不够。您应该增加PCB顶部GND平面的尺寸。通过移动R1和C1来执行此操作,以便GND平面可以从芯片下方扩展。
很难说,但我不认为您在电路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连接了GND。您实际上应该只在整个PCB下有一个坚固的接地层,而不要尝试做任何幻想来隔离不同的部分。(例外:您仍然希望GND平面冷却U1,只需使用过孔将该平面连接到整个GND平面即可。)
结论:较粗的走线,更好的散热和大量GND。
编辑:这是我对牧师B的评论。
底部应是一个完整的GND平面。不分为两半。这很关键,不应忽略。
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在顶层上有GND走线-这就是GND平面的作用。对于J1,D1和C17之间的GND尤其如此。
而且,到C8的GND迹线使该电容完全无用。迹线电感将很大。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电容上使用几个通孔到GND平面。C8可能应该位于C9旁边。
连接电路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走线太细。他们的两倍或三倍。或者更好的方法是,使用铜平面/形状/填充/任何形式。
底部走线(从C17到U1)的单条走线应重新布线,使其大部分位于PCB的顶部。这将有助于使底部的GND平面更完整,并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从图片很难分辨,但是从U1的GND焊盘/平面到底层的GND平面,可能需要更多的过孔。将更多的热量带到底层是好的。
连接到D2并位于L2下方的顶层的GND平面需要更多通孔到PCB底部的GND平面。在L2下至少放置2个过孔,也许在右下角放置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