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构建具有以下要求的可调输出降压转换器:
- 输出1.25-15V
- 输入20-24V
- 最大电流5A(带限制)
- 最大输出纹波为100mV(较好,但不太严格)
- PCB面积50x50mm
使用LM5085 IC:数据表,我相信我的设计可以工作。我选择的设计是数据表pg1上的“典型应用”原理图,并增加了一个检测电阻器: 我对选择元件的值非常有信心,只需遵循整个数据表中的方程即可(请注意: 和 没有显示任何值,因为它们存在于任何将来具有不同电容器封装约束的项目的需求中。
注意:我没有包括组件值的计算,因为这不是问题的范围,尽管可以在示意图中看到这些值。如果出于任何原因需要它们,我可以在我的所有工作中进行编辑。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 ,如数据手册第18-19页的设计示例所示,限流比较器失调和ADJ引脚灌入容差会导致实际限流值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我要走有什么问题吗 作为开路时,连接一个将汲取约6A的输出负载,然后调整微调电位器的值 直到电流限制为5A?
我其余的问题都与董事会的布局有关。这是我的第一个具有更高频率和更大电流的PCB,因此我希望学习很多东西。使用pg23上的布局示例,本指南以及有关高频,大电流的布线以及电感器周围布线的其他问题,我有以下理解:
- 必须最小化loop1:
- 必须最小化loop2:
- 连接来自 到ISEN引脚必须是开尔文连接
- 尽可能避免在电感器下流走所有痕迹和倾泻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应噪声/电流
- 高电流走线必须粗短
- 使反馈走线远离电感和其他噪声走线
- 避免在过高切换信号的地方使用过孔
考虑到所有这些,我的第一次尝试如下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最大开关频率(发生在)约为420kHz。作为参考,走线的厚度为:N $ 6为1.68mm(由于有足够的空间,它可能会变厚),去往输出端子J4的VOUT为3mm,小信号走线为0.254mm。使用在线走线宽度计算器可以在1.68mm的走线上使温度升高约23C。
这不是最新的设计,此处用于讲故事,请参阅“编辑”,其中 显示了循环的大小:
我主要关心的是:
- 这些痕迹厚度在正确的范围内吗?
- 我已尽最大可能将循环最小化,但如果做得不好,请告诉我
- LM 5085下的两个过孔对于将输入端子J3连接到顶层GND浇铸是必不可少的。我唯一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改用FB走线(从CFF到LM5085)上的过孔,以允许顶层走线从J3到顶层接地层。在当前布局中,我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需要使FB走线远离噪声,此处上述布局指南中的图7-c 会利用过孔,因此这可能吗?我在这里应该优先考虑什么?在一层上直接进行FB连接,还是在没有过孔的情况下将接地连接到输入端子?
- 栅极信号还包含2个过孔,以允许接地层到达输入电容器和二极管,另一种选择是将其作为顶层走线,并使用过孔将电容器连接到底层GND浇注。这里的性能更糟?将输入电容通过via / s连接到GND还是在420kHz的信号上有两个过孔?
- 如果还有其他我忽略或可以改善的地方?
我知道这是一本冗长的读物,非常感谢您的任何帮助和建议。
编辑1
查看链接的评估板布局后,我重做了评估板,仅尝试进行必要的调整: 原始原理图已更新为新设置,我现在使用“降低的纹波电平”配置。
组件更改:
- 现在是陶瓷的
- 电感器现在为SMD且封装尺寸更小
- 消除了过时的修剪锅()
- 的价值 更改,现在包括旁路盖
- 将Q1更改为220封装以实现更好的散热(与D1共享)
解决@Ali陈回复:“什么是设计的宗旨,为1.25V会有相当不同的最佳比15V输出”
目的是构建一种SMPS,其工作方式类似于台式电源,但可以包含在较大的项目中。没错,对于不同的输出,最佳的组件值集会有所不同,但就我的目的而言,项目能够正常工作,获得最大效率/最小输出纹波等并不是我的优先考虑。
我对组件值的看法(如果这是错误的,请纠正我)是使用excel给出1.25-15V输出范围内的关键指标( 等),然后将其与监管机构的要求进行比较(例如, )以找到适用于所有输出的组件值。
欢迎对此新设计提供反馈,我的新关注点是:
- 开尔文连接在吗 可以接受吗?
- 热量与无热量?评估板上的布局不使用散热片,我已将它们用于大多数连接。只要进入焊盘的所有走线的组合都能处理电流,这可以吗?
- 还有其他想法吗?
编辑2
采纳@winny的建议,我通过背对背安装D1和Q1减小了布局的大小。还建议将Cin移近Q1,因此我尝试了这一点。Cin1是由评估板布局决定的电解的原始位置。Cin4是我试图将其拉近一点,这对它来说是更好的位置吗?还是它的接地端子现在离环路太远? 最后,人们质疑在高达420kHz的频率下使用电子的有效性。该板的输出为1.25-15V,这意味着它的频率实际上将在40-420kHz的范围内,因此我希望电子产品有助于降低较低输出端的纹波。(也考虑将频率范围调整为20-200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