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个板路由30MHz时钟


9

我正在使用TLC5945 LED驱动器。微控制器(我正在使用LPC1343)必须为其内部PWM定时器/计数器提供时钟。允许的最大时钟速度指定为30MHz。

我将使用菊花链连接TLC5945的几块板。板将通过板对板连接器或短带状电缆连接,一块板的宽度为10cm。我最多将其中4个串联。

可能我不会使用完整的30MHz,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做对-如何路由/调节时钟信号,使其保持完整?

如果在每个板的输出上添加一个像74HC245这样的缓冲区,那么在每个缓冲区之后都会有10ns的延迟,我不希望这样。我应该使用专用的“零延迟”时钟缓冲器吗?我应该采用哪种终止方案?


2
30MHz的单个周期约为33ns。每块板的单个周期减少1/3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吗?
Toby Lawrence

1
多么好的问题和答案。每个答案都会增加解决方案,而无需重复任何先前的答案!
Vorac 2012年

Answers:


20

30 MHz足以使您确实需要将信号视为传输线问题。您需要注意整个设计中的电路板布局,尤其是在连接器处。您需要将额外的接地引脚与30 MHz信号一起使用,或者可能使用特殊的连接器。

您将需要有关电路板布局,层数的信息,并且可能需要与您打算使用的电路板制造商进行协调,以便他们可以为您确定特定的特性阻抗,或者仅获取诸如介电常数之类的参数。

听起来确实您已经意识到许多问题,但是我认为最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如果您不小心,您可能会获得功能正常但发射大量RF且永远无法通过设计的设计。 EMI测试。

信号路由指南:

  • 计算阻抗和走线宽度。
  • 首先安排您的时钟。
  • 如果可能,切勿将信号通过通孔布线。如果有必要,请将旁路电容器放在通孔附近。
  • 如果可能/适用,请通过内部层路由信号(以便外部接地层和电源层可以用作法拉第笼)。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需要访问芯片的过孔以外,信号应在一层上布线。
  • 如果没有接地平面(或者严格来说是参考平面),则信号永远不会流到任何地方。
  • 信号永远不会越过电源层之间的边界。
  • 通过连接器时,将其接地。
  • 在菊花链中,如果可能,不使用存根直接路由到时钟输入。 不含存根的菊花链图,来自Altera PDF
  • 在垂直方向交叉其他信号。
  • 如果必须伴随其他信号,请给它们间隙。迹线宽度的四倍。
  • 使用与微带/带状线的特征阻抗相等的电阻接地并联,或者如果信号只有一个目的地,则使用源端接。有关讨论,请参见此相关问题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的设计中,您可能必须打破其中一些准则。

这些规则中的大多数遵循以下观察条件:在高频下,返回电流将尝试在信号附近传播,因此您必须为返回电流提供路径。如果返回电流在物理上分开,则说明您正在创建寄生天线。为返回电流提供路径的接地(或电源!)平面称为基准。不要离开参考平面。如果必须通过通孔,则参考平面会更改。旁路电容器设置在新旧参考平面之间。

您的连接器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们的阻抗可能与PCB的阻抗不同,因此会引起反射并降低信号质量。一种选择是使用与板阻抗匹配的阻抗控制连接器。

在固件方面,您可能需要试验驱动强度以控制边沿速率。最大的驱动强度通常是错误的答案。您的IC供应商应该能够提供IBIS模型,您可以使用该模型来仿真电路以估计信号完整性。严格来说,不是时钟频率引起信号完整性或EMC问题,而是边缘速率(高低电平之间的过渡时间),因为快速边缘在频域中表现为宽带瞬变。降低驱动强度和/或压摆率将降低边沿速率,并减少谐波发射,同时(可能)增加时钟抖动。查看数据手册,以了解时钟接收器可接受的边沿速率。

我的感觉是,如果您做作业,则可能不需要任何信号中继器。以SCSI为例,它是一个巨大的高速并行总线,分布在大约100 MHz的电缆上。如果可能,请考虑投资诸如HyperLynx之类的程序来模拟您的布局。

Altera 针对高速布线问题提供了出色的指南


感谢您的宝贵见解。从您的回答中我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用DIY蚀刻板实现?
miceuz

@miceuz:好吧,如果这是一个业余项目,那么您就不必担心EMC了,所以也许吧。逐渐形成的共识是,这对于高级工程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尝试自己动手做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降低时钟频率。我会尝试找到一种替代布局,以减少菊花链的长度。
jbarlow 2012年

如果可以的话,我将投票两次。
雷南

10

做jbarlow和David建议的所有事情并不会伤害您,但是让我尝试让事情变得更轻松(或者可能更难,因为我要说的是您可能会摆脱很多的东西,但我不会答应)。

一条经典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一个电路的尺寸都不超过感兴趣的最高频率信号波长的1/10,则可以将其视为集总电路。如果是集总电路,则可以将走线视为离散元素之间的连接。如果它不是集总电路,则需要担心分布电路的影响,并将走线视为传输线。

您说的是30 MHz的时钟频率,对应于10 m的波长。如果通过FR4传播,该波长将减少到4.7 m。且电路长度为40厘米。因此,对于时钟信号的基本原理,您正处于旧的经验法则的边缘。

问题:您不仅不必担心时钟频率,还需要传输该频率的多少次谐波才能给出所需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如果您故意放慢传输的边缘,则可能只用一次和三次谐波就可以解决(戴维在提到不一定使用最大驱动强度时就暗指了这一点)。

这使您感兴趣的最大频率为90 MHz,相应的波长(在FR4中)约为1.6 m。因此,关键距离是16厘米。这意味着总体上您要提供紧密耦合的返回路径,将轨迹定义为传输线并以适当的阻抗终止,等等。

但您可能不必为受控阻抗支付额外费用。如果设计的走线超出了供应商提供的最小宽度(例如8或10密耳),则正常公差很可能会为您提供足够的性能。

而且,如果一路上您必须穿过通孔,或者在地平面上的一小段间隙中穿行,或者您不能在负载部分旁边放置旁路电容器,请不要太用力。如果您想在连接器与连接器之间直接走线,并用几厘米的短截线将其伸到每块板上的负载芯片上,就可以了。如果路径的不受控制部分(或接地平面上的插槽)的长度小于几厘米,那么这不会破坏您的一天。即使它是10厘米,您也很可能会摆脱它,但是请不要碰运气。

例如,这意味着当您在电路板之间进行连接时,不需要昂贵的阻抗控制连接器。即使是几厘米的带状电缆也可以。带状电缆中的接地线接地或接地线接地是一个好主意,但不要担心阻抗匹配的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

另外,如果您确实决定在每块板上使用缓冲区,那将使您几乎可以将每块板上的电路(长度为10 cm)视为集总电路。正如David所描述的,您将需要管理缓冲区的偏移,并且必须限制每个缓冲区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但是在不降低功能的情况下,您可以在每块板上获得很大的灵活性。就是说,您做得越多,使返回路径保持在信号走线附近,就越不可能对EMC测试产生令人讨厌的惊喜。


6

我认为@jbarlow的答案相当正确。我想添加一些内容,但是我不会重复他所说的话。

我唯一不同意@jbarlow的事情是使用中继器,或缓冲所有信号。他说的是正确的,“如果你做功课……”。但这就是问题,要做功课。您可以做到,但是您将需要相对昂贵的电缆和连接器-然后,这只会“非常困难”。

看来增加10 ns的延迟来缓冲每个PCB上的时钟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我很难肯定地说,因为您遗漏了许多有关其他信号(例如BLANK和XLAT)的细节。但是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始终缓冲所有信号。74xx245中的所有门往往会具有相同的延迟(或至少相似),因此LED驱动器的总体时序将保持良好。

(注意:检查数据表。一个好的芯片会列出两个不同的传播延迟号。一个用于单个门,另一个用于显示同一芯片内门之间的延迟差异或时滞。请不要相信我。你仍然需要进行适当的时序分析。)

获得PCB之间信号的端接和阻抗对于完成此设计至关重要。控制多芯电缆中的阻抗始终很困难,而通过多个PCB和电缆运行单个信号只会带来麻烦。沿信号长度的许多点处的阻抗都将发生变化,这将导致信号完整性问题。在PCB之间缓冲所有信号将有助于对此进行管理。至少每个信号的走线长度和阻抗变化将保持最小。

不需要使用零延迟缓冲区,这实际上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也更昂贵)。零延迟缓冲器实际上是锁相环(PLL),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完美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您的时钟不完美,肯定会成为问题。对于此应用程序,最好避免这些情况。此外,零延迟缓冲器除了连续运行的时钟外,不适合缓冲其他任何东西,因此它无助于缓冲其他任何信号。


优点。我同意缓冲信号方法可能更安全,而且更有可能成功。
jbarlow 2012年

如何缓冲蚂蚁终止信号?是MCU->缓冲器->系列术语->电缆->缓冲器-> TLC5945->缓冲器->系列术语->电缆...还是MCU->缓冲器->系列术语->电缆-> TLC5945->缓冲器->系列术语->电缆...即我是否需要缓冲电缆两端的信号,或者我可以在缓冲和端接上中继以使连接器/电缆以及接下来的电路板都能工作?
miceuz 2012年

@miceuz理想情况下,您需要在每个板上缓冲两次。当信号通过一个连接器进入电路板一次。信号离开板子的另一个时间。实际上,只需执行一次就足够了。因此它将是MCU-> Cable-> LED-> term-> buf-> cable-> led-> term-> buf-> cable-> etc。请注意,只有在信号上有单个负载的情况下,源系列终端才有效,而没有。您同时具有一个LED驱动器芯片和一个缓冲器。您应该看一下AC终端,它的远端有一个电阻和一个与地串联的电容器。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