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空气离开涡轮增压器后需要冷却?


22

当我们使用涡轮增压器压缩进入的空气时,空气会变热。通常,在将热空气传递到发动机之前,先使用中冷器对其进行冷却。

冷却这种空气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其作为热空气通过,因为引擎内部的空气将被压缩而将其加热呢?

Answers:


34

tl; dr

  • 打击爆炸(在SI发动机中)
  • 提高功率/效率

细节

这里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 发动机爆震是SI发动机真正关心的问题

    火花点火发动机更有可能在较热的空气中过早点火(aka爆震或爆炸)。实际上,以下示例中的计算可以表明这是中冷如此好主意的主要原因。

  •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用物理学的话来说,热空气比冷空气密度低。这意味着1千克热空气所占的体积大于1千克冷空气所占的体积。

  • 内燃机是容积式设备

    这意味着,每当发动机运转并完成一个循环时,进入燃烧室的空气量都是固定的。

  • 功率取决于质量,而不是体积

    发动机产生的功率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质量成正比,而不是其体积。更多的空气分子=更多的爆炸。


使用涡轮增压器(或任何其他强制进气装置)的原因是为了增加IC发动机的功率和/或效率。在燃烧室水平上,这是通过增加燃烧过程中存在的空气分子的量来实现的。

涡轮增压器通过对进入的空气加压来实现这一目标。该压缩过程的不希望的副产物是排出的空气是热的并且密度较小。

如果将这种热空气照原样送入燃烧室,则发动机爆炸的可能性会更大。

通过经由中间冷却器冷却空气,由于减少了发动机爆震,因此发动机操作更加安全。

作为额外的好处,空气会变得稍微浓密一些,从而使燃烧过程中可以存在更多的空气分子。


奖金示例

这是数字胜于单词的问题之一

论坛显示,三菱Evo X股票能够在中档转速下产生22 psi的提升。

在海平面上,涡轮进气条件如下:

Air pressure @ turbo inlet      = 14.7 psi

Assumed inlet air temperature   = 25 °C
  => air density @ turbo inlet  = 1.184 kg/m^3

假设涡轮增压器效率为85%,工程计算1将得出接近92°C的排放温度:

Air pressure @ turbo outlet     = 14.7 + 22
                                = 36.7 psi 
Air density @ 36.7 psi, 92 °C   = 2.41 kg/m^3

不是因为我们关心爆震,出口密度值看起来还是很美味-它是入口密度的两倍以上。

但是看看当我们通过中冷器运行排出的热空气时会发生什么。

假设压力下降1 psi,空气冷却至70°C:

Air density @ 35.7 psi, 70 °C = 2.50 kg/m^3

尽管事实上我们通过中冷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但冷却效果最终使密度增加了3%以上,因此现在空气变得更稠密,更重要的是,从发动机爆震/起爆的角度来看,安全性更高。


1 - 我已经制定了这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计算,此保证金太窄遏制


出色的答案,简洁实用。
dotancohen

3
另一种看待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气体方程式表明,要增加空气的密度,您可以增加压力和/或降低温度。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可以产生/处理的压力受到限制,因此降低温度似乎是一个计划。
Steve Jessop

@SteveJessop -大点:d
Pᴀᴜʟsᴛᴇʀ2

这也很好地认识到,你不具有涡轮增压器后的冷却空气。许多汽车在没有一辆更理想之前就没有一辆跑了。工厂生产的大多数车辆都不配备。
Pᴀᴜʟsᴛᴇʀ2

简单地说,更多的空气=更多的氧气。
You_Shall_Not_Pass

4

简而言之,有两个原因:

  1. 较凉的空气密度更大,因此您可以在相同的增压压力下获得更多动力,因为您可以同时喷射更多的燃料。
  2. 较热的空气会使空气/燃料混合物过早引爆(混合物必须在正确的正确时刻以恒定的速率燃烧。不应“爆炸”)。

在第二种情况下,这意味着您必须更改点火正时提前量,以防止混合物爆炸。这将消耗您的动力,因为您没有在最佳动力传递所需的精确时刻点火气缸。您正在失去动力,油耗也越来越差。

除了中间冷却外,冷却进入气缸的空气的另一种方法是注入水/甲醇混合物或一氧化二氮(在这种情况下称为低压或缓慢释放的NO2系统,因为它用于冷却气缸内的空气)。充气,而不是直接增加功率)。这是斯巴鲁车主最喜欢的策略,因为这些汽车讨厌热空气和稀薄(更强劲)的空燃比,而额外的冷却系统则可以帮助您运行稀薄的空燃比和最佳时机。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