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线和灰色背景是否杂乱无章,是否应仅在例外情况下使用?


26

似乎大多数主管部门都同意,根据任何合理的定义,地块中的深色或其他突出的网格线都是“垃圾邮件”,并分散了查看者对图表主体中消息的注意力。因此,我不会为这一点提供参考。

同样,我们都同意,会有那个时代苍白网格线,以创建参考观众是必要的。正如本文所指出的,Tufte认为偶尔需要(和使用)网格线。我同意ggplot2中Hadley Wickham的方法,在需要使用这些网格线时,可以在浅灰色背景上将其变为白色。

但是我不确定的是,是否像ggplot2一样,这些网格线和灰色背景是否应为默认值。例如,除了将白色网格线浮雕化以外,似乎没有其他理由使用灰色背景-这进一步引出了是否需要其中一个的问题。我最近开始使用ggplot2满足我的大多数图形需求,并且认为它很棒,但它对我以前使用的图形的“无框,无背景,无网格线”方法提出了挑战。我曾经认为这gridlines=OFF应该是我的默认设置,除非有特殊的原因要添加它们-例如,基本上是本文推荐的方法。

当然,在ggplot2中定义主题很简单,以避免出现网格线和背景阴影(事实上,我们已经在我的工作中做到了这一点),但是ggplot2的方法太棒了,通常它的默认美学选择很好,我想知道是否我想念一些东西。

所以-对于这一点的任何参考,我将不胜感激。我确信它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例如,Hadley Wickham在设置ggplot2默认值时),而且我很乐意指出正确的方向。我能找到的最好的是ggplot2 Google网上论坛上的几个链接,但是在给定的链接上没有克利夫兰最有用的参考。


7
就我个人而言,出于明显的原因,我喜欢(模糊)网格线-以便更轻松地估计与绘图上的点关联的值。
mark999 2012年

7
从第。哈德利著作的第141页:“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网格线来辅助位置的判断(Cleveland,1993b),但它们几乎没有视觉影响,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调整”。灰色背景使绘图具有相似的颜色(在印刷意义上)文本的其余部分,以确保图形适合文本的流动而不会跳出明亮的白色背景;最后,灰色背景创建了连续的颜色域,从而确保了绘图被视为一个视觉实体。”
mark999 2012年

4
安德鲁·盖尔曼(Andrew Gelman)也以类似的方式在信息图表上做了很多博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没有参考线的图表与粗体,分散注意力的网格一样糟糕。更时尚,更酷,但仍会影响理解和我们深入研究信息的能力。这个想法不是要像我们都是斯堪的纳维亚家具设计师一样都是极简主义者,而是要清楚地进行交流,其中应该包括微妙的(但有用的)参考线。
韦恩

3
我注意到这里有很多很好的讨论,但是所有评论都在-我想知道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一个权威的答案-我怀疑这个问题作为CW最好,然后我们可以继续进行(详细阐述) )将其中一些好的评论转化为答案。
gung-恢复莫妮卡

1
我已经在一些评论中添加了答案,并将其转换为社区Wiki
Peter Ellis

Answers:


15

可能有助于推动辩论的一件事是要认识到是什么使人们在视觉上区分背景和前景,从制图学中吸取了教训并将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任何统计图形。

人们最初可能会认为颜色是确定特定对象位于前景还是背景的良好提示,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下面的示例为例,该示例取自ESRI博客文章《让人想看地图:地图制图五项主要设计原理》

前景混乱

因此,如果我问您说哪个是数字(例如,土地质量),哪个是地面(例如,水体),您会选择哪一个?鲁宾花瓶的错觉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我记得在Alan MacEachren的《地图工作原理》中读到的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在上述图片中,人们以相同的频率选择图形的明暗区域(显然,色相和饱和度用于确定地面图形)。因此,颜色无法从本质上划分出背景是否与任何统计图形中的前景相竞争,但是其他提示可能会有所帮助。

人们通常将图形关联为封闭的对象(这是上面的地图令人迷惑的部分原因,因为没有质量被封闭)。这通常表明(无论背景颜色如何),图中的元素应具有清晰划定的边界,并且图中的元素应比背景暗。这可能会使实际绘图背景偏向于白色,但是具有灰色背景并不会令人生厌。其他方面可以用来在前景和背景之间进行区分(ESRI博客文章中提到了其中的一些)。

一个是讨厌的Excel图形阴影(示例在此新闻通讯中,Dan Carr在图2中给出)。尽管这应引起注意,但人们可能会在阴影位置而不是预期的元素上解释数值属性。

另一种方法是将图形中元素的轮廓与内部填充使用不同的颜色/饱和度。下面给出示例,最左边的圆圈是一个边界不清晰的示例。

填充与轮廓

这些似乎也不是全部。对于线图,通常会出现较粗的线进入前景,而较细的线向后退的现象。

不过,这主要是为了让您深思熟虑:您的自学似乎非常详尽(并且我感谢您提供的一些资源!)我不认为我不同意您提供的任何资源,但是我不确定哈德利(Hadley)用默认灰色背景的动机在说些什么。但是可以通过确保情节中的元素出现在前台(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来适应个人对灰色背景的审美偏好。这些课程也可以应用于网格线,并且如果网格线有帮助并且不引人注目(即在后台),则它们当然不是垃圾邮件。


5
我认为主要问题不是区分背景和前景-我认为这很简单。真正的挑战是创建图形,使其尽可能容易和准确地进行您感兴趣的比较。以我的经验,网格线使读取和比较值更容易-尽管我不知道有任何正式的实验来支持。
哈德利2012年

@hadley,我认为关于灰色背景(和网格线)的(主要)抱怨是它们过于引人注目,这表明它们与情节中的实际数据元素争夺注意力。对我来说,这表明前景/背景混乱。我的假设也可能是错误的(也许纯粹是出于审美原因,人们偏爱或不喜欢它们)。在前景和背景之间进行区分可能很简单,但我认为这不是常识,因此我希望我的文章在这方面会有所帮助。
安迪W

11

Wickham教授在ggplot2书中写道: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网格线来辅助位置的判断(Cleveland,1993b),但是它们几乎没有视觉影响,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调整”。灰色背景为绘图提供了相似的颜色(在印刷意义上)到文本的其余部分,确保图形适合文本的流动而不会跳出明亮的白色背景,最后,灰色背景会创建一个连续的颜色域,以确保将图形视为单个视觉实体。”

@Wayne写道: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没有任何参考线的图表就和粗体,分散网格的图表一样糟糕。更时尚,更酷,但仍会影响理解和我们深入研究信息的能力。我们的想法不应是简约的,就好像我们都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具设计师,但要清楚地交流,其中应该包括微妙的(但有用的)参考线”

@Peter Flom写道:

我认为散点图中的默认网格线应该是默认值;他们帮助读者;同样,单词和文本中的行之间的空格也可以帮助读者。我不喜欢灰色背景。我觉得这很让人分心。毕竟,文本通常是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字体。


3

尽管我倾向于避免使用默认的灰色背景,但Hadl​​ey可能不喜欢使用灰色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允许用户使用更多的浅色,饱和色来显示数据,而在白色背景下可能看起来效果不佳。


这是要作为OP的问题的答案,要求OP或其中一个回答者进行澄清的评论,还是您自己的新问题?请仅使用“您的答案”字段提供原始问题的答案。当您的声誉> 50时,您将可以在任何地方发表评论。如果您有新问题,请点击ASK QUESTION 页面顶部的灰色并在此处提问,我们会为您提供适当的帮助。
gung-恢复莫妮卡

2
我实际上认为,这至少部分地构成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里有一些关于灰色背景是否构成图表垃圾的讨论,并有一些理由说明为什么可能不是这样。
Silverfish

0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ggplot2的默认主题,而不是深色的theme_bw甚至theme_minimal -请参阅http://docs.ggplot2.org/current/ggtheme.html

默认主题

我发现默认主题中的灰色背景非常分散注意力-我的眼睛被灰色块吸引,而不是点。这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吗?例如,在上面的玩具图中,我的眼睛经常被吸引到右下角(那里没有数据点)。

(看到人们观看这些地块的眼动记录会不会很有趣?)

我个人更喜欢这样:

暗光主题_bw

...但这是非常主观的-我认为每个人都不必遵循一条规则。

这些图的代码:

library(ggplot2)

n <- 100
df <- data.frame(x=runif(n, max=10), epsilon=rnorm(n))
df$y <- 2 + df$x - 0.05*df$x^2 + df$epsilon

p1 <- (ggplot(df, aes(x=x, y=y)) +
       geom_point(size=3) +
       ggtitle("Default Theme"))
ggsave("default_theme_example.png", p1, width=10, height=8)

p2 <- (ggplot(df, aes(x=x, y=y)) +
       geom_point(size=3) +
       theme_bw() +
       theme(panel.border=element_blank()) +
       ggtitle("Custom Theme"))
ggsave("custom_theme_example.png", p2, width=10, height=8)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