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TCP,IP?


24

是什么区别EthernetTCPIP简单(简单的抽象)的术语?

请不要从Wikipedia复制...


4
如果您对网络感兴趣,请访问OSI“ 7层”模型en.wikipedia.org/wiki/OSI_model 与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网络相关,包括手机,Wi-Fi,蓝牙,远程汽车解锁...
Nick T

13
不应强迫任何人学习OSI模型。
伊恩·博伊德

Answers:


79

想象一下那些气动管消息系统之一。以太网是用于发送消息的管道,IP是管道中的信封,TCP / UDP是信封中的字母。

某人(一个应用程序)写一封信并将其塞进信封。另一个人(NIC)查看信封上的地址,将其放入管中,盖上盖子,将其塞入右门以使其更接近目的地,然后按按钮。

管子被带到另一扇门,在那儿,某人(路由器)打开管子,读取地址,将其放回管子,然后通过另一扇门发送。

最终,它到达其目的地,另一侧的NIC在此将其拾取并将其提供给应用程序。

当然,这是对实际发生情况的极大简化,但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


8
该答案应印在中学教科书中。难怪您的信誉超过18K。
Belmin Fernandez

真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谢谢!
chiggsy

5
所以这真的一个一连串的管子
迈克尔·汉普顿

1
TCP呢?添加一个比喻来解决流定向,多路复用,连接和可靠性问题,这将使这个好答案变成一个完美的答案。
artistoex 2012年

@artistoex:的确如此,但这也会使它更长,并且需要重新进行基础类比。最好以并行的类比来解决这些特殊的问题,而不是试图将它塞入这个问题。
伊格纳西奥·巴斯克斯

7

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用于图层中。第2层中的以太网,第3层中的IP,第4层中的TCP(层号基于OSI模型)。

他们每个人都有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的小包传递:

以太网:从一跳到另一跳(跳表示直接连接的设备)

IP:从一端到另一(远程设备或连接的设备)

TCP:从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在两端运行的进程)


1
很棒的方法。要添加到它。以太网的标头中有mac地址,用于指定要发送到附近的计算机。IP添加了IP地址信息,因此数据包可以跨多个路由进行路由。TCP添加了端口信息,因此可以区分同一台计算机(具有IP地址)上运行的多个进程。
barrrista

4

大大简化并可能不准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是软件协议。它们在网络堆栈的不同层工作。以太网是它传输的媒介,与描述堆栈物理层的令牌环,光纤等类似。


3

乙太网路

物理通信服务。在网络上读写消息。(简体)

知识产权

转发服务。它(不可靠地)将消息从一根导线重新加载到另一根导线上,因此节点可以将消息发送到未物理连接的节点。

TCP协议

一种围绕IP的包装器。利用IP的消息传递服务来提供在不同节点上运行的进程之间的连接

  • 可靠(如果消息丢失,则请求重新传输)
  • 避免通信路径上的拥塞
  • 不会淹没接收者

1

物理(第1层):某种物理(电,电磁,光)信令方法和标准。几乎总是在硬件中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

以太网(第2层):使用MAC地址标识节点-“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帧。该层没有互联网的概念。假设它可以通过介质抛出并且到达目的地,则它将帧发送到目的地。

IP(第3层):使用IP地址标识节点-“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该层允许使用IP寻址方案。互联网络的概念开始在这一层起作用。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基本机制,可以说“如果直接通过介质将数据包扔出去,则这组IP地址是可以到达的”和“这另一组IP地址只能间接地达到-我们必须将其发送到网关。 ”

UDP(3.1ish层):基本上,IP数据包已扩展为在其上附加了“端口”的概念。使用端口,您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寻址不同的侦听器-因此,主机上的多个程序可以使用所有这些功能,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媒体。

TCP(第4层):除IP地址外,还使用端口允许多个发件人/侦听者标识节点-“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该层实现“面向连接的服务”,并确保IP不提供所有保证。IP数据包可能乱序到达或根本不到达。TCP使用窗口机制跟踪数据包,并尝试通过确认来确保目标确实获得了所有数据。


1
UDP与TCP处于同一层-称之为3.1层无效。在IPv4协议(或IPv6下一个标头)字段中,TCP是“协议6”,而UDP是“协议11”。它们都由IP封装(UDP不封装TCP)。
亚历山大·伯德

非常真实 自4年前发布以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哈哈。
LawrenceC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