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ing google.com测试连接


11

由于我们家里的互联网连接有时会断开,因此我进行了一个小实验:

在过去两个月中,我的一台计算机每半小时对google.com进行一次ping操作。一种测量包括50个ping。

现在,我计算了一天中每个小时丢失的平均数据包百分比: 丢包百分比

我的问题:

  1. 选择google.com作为ping目的地是否会造成晚上的高峰?
  2. 您是否建议使用其他目的地?
  3. 这是否表明我的连接有问题?
  4. 有什么更好的策略来衡量我们互联网连接中确切的问题所在?我们的ISP告诉我们它工作正常,因此我尝试汇总一些证明...

问候!

编辑:我忘了提到机器直接连接到路由器(无WiFi)。路由器也可以ping通,完全没有丢包。


您所说的“我们家里的互联网连接有时会断开”是什么意思?如果“崩溃”表示“停止工作”,则工作时跟踪数据包丢失不太可能告诉您任何有用的信息。
艾萨克·拉比诺维奇

是的,但是我的兴趣是何时分解,以及分解的频率/时间
德克

Answers:


10

不幸的是,您确实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所在。为了在提供的有限信息范围内尽可能地最好地回答:

  1. 如果我的经验可以满足,对Google进行ping操作通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将网络设计得尽可能快。同样,由于对ICMP进行了优先处理,因此晚上高峰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丢包方面-我认为应该为0。

  2. Google是一个不错的目的地,但是要更好地了解发生的情况,您可能还需要尝试ping通您的网关,如果允许,请ping您的提供商DNS,邮件或Web服务器。这将有助于显示数据包丢失的蔓延位置。实际上,尽管如此,在您看到的数据包丢失级别上,请查看下载MTR(或WinMTR)并运行一下以更好地了解数据包丢失的原因。 。

  3. 从主观上讲,5%的丢包率是基于Wifi的网络可接受的上限(假设您没有使网络饱和)。在另一方面,我的光纤连接丢失约0.5%的数据包-粗略地说,作为参考,VOIP小于1%是可以的,高于VOIP则
    不多。如果您希望能够使用Skype或Viber或连接上的内容,则5%的数据包丢失是不可行的。仅用于Web浏览就足够了。

  4. 作为ISP,我想查看MTR的结果,该结果显示了目标之间的延迟和数据包丢失-这可以帮助我了解瓶颈所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第一步。我还想知道测试何时完成,以便可以将其与客户的其他用法以及系统上发生的事情关联起来。您完成的丢包图也很有用,但不是孤立的。

    作为客户,我的ISP无法解开我的图表,该图表显示了数据包丢失的情况(我在5分钟的间隔内每秒250 ping,每秒一次,并结合了这些ping的最小,平均和最大延迟)。我还有一组图表显示了我对链接的利用情况,还有一组图表显示了本地链接(即,离我很近),以及他们拥有的另外一个与POP距离特别感兴趣的POP。

其他观察:

看来您的等待时间在下午增加了-这意味着我要寻找的第一处是当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在使用WIFI时是否出现问题。在排除了这一点之后,我将开始向我的ISP询问有关超额订购该连接的问题。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机器直接连接到路由器,并且也能ping通路由器,这根本没有显示软件包丢失。地铁似乎是我想要的。
德克

6

这很可能是沿线某处拥堵的结果。它可能是您的路由器,但更可能是上游提供商。

您没有说明如何执行50次ping操作,例如,什么时间间隔,您是在等待一次失败/成功之前是等待一次还是一次触发50次(洪泛ping操作)。

根据我的经验,在高度拥堵期间的这种损失并不罕见。可能会降低ICMP流量的优先级,但是所有连接的相同百分比发生的可能性更高-只是TCP会适当地重新发送和重新排序数据包,因此您不太可能注意到。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情况,我建议您执行以下操作:

  1. 增加两次ping之间的间隔
  2. ping google而不是域的IP地址-google.com将返回许多A记录,这可能是您使用了不同的最终IP(因此路由不同)而不知道
  3. 记录平均响应时间;看看这是否与丢失相关-如果确实如此,则您会看到ping往返时间较长且丢失较高,则表明拥塞。然后,您可以通过存储traceroute日志来进行调查,并查看在您看到突然增加的时间的地方是否存在瓶颈
  4. 尝试ping超过Google。当我过去对网络性能进行基准测试时,我已经使用4或5个好的端点(同样是IP地址而不是主机名)完成了此操作,因此您可以排除拥塞或仅是Google网络内部的特定问题,从而导致您质疑您的整个联系

2

这是大多数住宅ISP帐户的典型特征。人们下班后回家,然后整个晚上上网,您会看到由于网络拥堵而导致的峰值。这种傍晚的高峰在拥有许多在线游戏玩家的高科技社区中尤其明显(例如我住的地方,在Microsoft的所在地雷德蒙德)。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