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可以扫描指纹/虹膜而无需显示任何形式ID的国家/地区?


11

现在,在主要机场看到生物特征护照检查非常普遍,这完全消除了与移民官员交谈的必要。但是,尽管理论上政府将每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存储在全球数据库中,但我见过的所有机器仍需要出示生物特征护照或身份证。

截至2017年,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国家/机场可以在不显示任何形式的身份证的情况下进行护照检查?还是在某个地方计划了这样的系统?


2
将通过检查站的人员的生物特征与存储在出示的护照上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并确定是否匹配是一回事。并非所有国家/地区都将生物识别数据的副本保存在中央数据库中,但是即使这样做,也要在这样的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并确定性地单击而无需人工验证结果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Tor-Einar Jarnbjo '17

1
请注意,护照上可以但通常没有任何虹膜数据。特别是关于我的护照,指纹被记录在中央数据库中,但在常规边境检查时不使用。图片未集中记录,但实际上这是我最近几个月(在史基浦(Schiphol)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使用的所有自动护照门所使用的。
放松

@ Tor-EinarJarnbjo我正在考虑第二点。从技术上来说,这显然是完全可行的,但您是否知道一个国家至少没有保留某些数据?我无法提出一个例子,但有兴趣找到一个例子。
放松

1
@Relaxed至少德国和挪威仅将持有人的图片存储为常规图像文件,而不是以允许对数据进行任何生物特征识别搜索的格式存储。所有其他生物识别数据仅存储在护照芯片上。在德国,图像文件甚至不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而仅由本地发行机构存储。
Tor-Einar Jarnbjo '17

如果允许您通过提供虹膜扫描或指纹扫描来进入该国,那怎么显示某种形式的ID?
CVn

Answers:


8

幸运的是,发布问题后我发现了这样的系统

虹膜识别移民系统(IRIS)是一项计划,于2004年启动,旨在通过英国移民为某些常旅客提供自动清关服务。它以“一对一”识别模式运行,搜索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数百万人次的常旅客,以查看是否有人匹配虹膜。不要求乘客声明任何身份,例如出示护照或身份证这样就只需要针对该单一注册身份进行“一对一”验证测试。因此,IRIS利用虹膜识别的强大鲁棒性来进行错误匹配,因为(不同于诸如面部识别之类的弱生物识别技术),它可以在搜索大型数据库时幸免于进行错误匹配的大量机会,而无需仅测试一个单一主张的身份。

不幸的是,它在2013年被英国退役:

它于2013年9月退役,支持使用存储在电子护照芯片上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电子护照输入,该技术仅需测试一个已声明的身份即可使用简单的“一对一”功能使用较弱的生物特征进行工作验证模式。

最大的问题似乎是需要从所有申请人那里收集虹膜扫描:

但是,决定让IRIS退役的主要因素是在机场航站楼的登记处配备人员的成本,而人脸识别只需要提交在照相亭获得的护照型照片,而无需亲自向机场登记人员介绍。

一旦向所有公民发放了生物特征护照,便会定期收集虹膜扫描信息,我们可能会看到这项技术的卷土重来。在此之前,指纹和面部识别技术太慢并且具有太多的误报,因此无法用于与所有公民的数据库进行比较。


1
我在前面的讨论中提到了这一点,但最后一段实际上是纯小说。您引用的Wikipedia文章提到了一个开始收集此类数据的国家(印度的Aadhaar系统),但是护照通常不包含虹膜数据,也不在颁发生物特征护照时收集它们。而且我不知道有什么计划要在欧洲实现这一目标。
放松

@Relaxed印度甚至还没有定期的电子登机门。我认为加快移民程序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我希望,一旦虹膜扫描成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标准,像挪威或捷克共和国这样的小国将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乔纳森·

@Relaxed还指出,印度目前正在每当有新人签署Aadhaar卡时就检查该系统是否重复,据推测,这是在最大的注册浪潮中每天进行100万次验证的规模。因此,这仅仅是系统处理一个人的速度有多快的问题-不幸的是,我无法通过快速搜索找到这些数字。
乔纳森·

1
您正在编写“一次”,就好像它已经在进行中一样,但是挪威和捷克共和国都没有在收集数据,而且我不知道有任何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使之成为全球标准。请注意,电子护照的主要用例是打击假护照和欺诈行为(使用他人的护照),而不是自动识别,这需要大量投资。如果您看到一代或一代以上的任何重大变化,我会感到惊讶。
放松

另一方面,我不一定希望印度会很快推出自动护照门,但他们现在正在收集数据。引入某种自动边界控制相对简单。
放松

7

如果您拥有Nexus卡,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从加拿大或从任何地方进入加拿大。您去一台机器,按几个按钮,看一下镜头,以便可以识别虹膜,并得到一张小小的收据,可以在您离开该区域时向人们展示。您应该随身携带Nexus卡(这样可以免去携带护照的麻烦),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您无需向人类展示任何一种,也无需将其中任何一种放入机器中。这一切都由虹膜完成。

我这样做的次数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这样做已经有十年了,直到今年我才得到了带有芯片的增强型护照。我的护照没有虹膜信息-我知道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任何信息。


虹膜扫描是否存储在卡上以外的其他位置(请参阅我对Privium的评论)?
phoog

2
一定是这样,因为我不必使用我的卡来使用信息亭。
凯特·

1
@JonathanReez,在陆地边界,您仍然与IO交谈。唯一的区别是,如果您开车行驶,则在到达展位之前会先读取卡,因此IO不必理会它们。他的计算机知道谁应该在车上。
丹尼斯

1
@KateGregory,您是否随身携带NEXUS卡,但没有随附的铜线信封?我已经用卡在YVR,YYC和YYZ输入了密码,在那些机场,直到我从卡中取出卡,机器都什么也不做。可能是它可以远距离读取卡(RFID是长距离的,而不是用于护照和信用卡的近距离版本),但是在那些机场,它肯定要依靠卡的存在才能到达目的地扫视。
丹尼斯,

2
我去过的机场中的加拿大NEXUS机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工作过;他们像这样工作(请参阅步骤3-5)。美国预检中的NEXUS机器曾经可以这样工作,但多年来我还没有看到其中一种。现在,他们只拥有GE机器,这些机器可以在我乘飞机起飞的机场中获取文件(可能是NEXUS卡)并扫描指纹。美国在哪个机场仍配备NEXUS机器?
丹尼斯,

4

阿姆斯特丹机场的Privium系统不需要您将护照插入机器中或向任何人展示。您确实需要一张特殊的Privium卡,其中包含生物特征数据,并且显然仍然应该随身携带护照。此系统的注册是自愿的(每年起价121欧元)。斯希普霍尔(Schiphol)的常规自动护照控制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并且确实依赖于护照的光学机器可读区域。

使用护照进行自动边界检查有很多好处:您不需要安装并保护对敏感数据库的广泛访问,并且可以支持来自其他国家(无法访问任何中央数据库)的护照。实际上,您根本不需要任何中央生物特征数据库,它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隐私优势。

一般来说,请注意,将一个人与一组已知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无论您是从芯片中读取它们还是根据姓名,出生日期或特殊的身份识别证在数据库中进行查找),是一个与完全不同的问题。通过大型生物识别数据库进行搜索。后者要慢得多,并且会利用现在可用的数据(面部图片和指纹)带来许多误报。它可以用于调查目的,用于庇护申请之类的事情,也可以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使用,但对于自动边界检查来说并不实用。

重要的是,并非所有国家/地区都保留护照上的数据。而且,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并不总是保留所有数据,他们保存的数据可能无法集中化,或者可能无法用于自动化处理。除印度外,似乎也没有国家系统地收集虹膜数据。考虑所有这些,您的问题似乎基于对生物特征数据收集和处理状态的相当乐观(或悲观,取决于您对所有这些情况的看法)。


我确实同意这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如果您是从国外目的地到达的,则您的个人资料上显然带有身份证件。但这可能是机场拥有的一项很酷的功能,例如技术能力的证明。
乔纳森·

2
@JonathanReez我的意思是这行不通。可以很好地证明技术能力,但是没有人拥有这些能力。
放松

您必须在登机口打开之前首先拥有一个ID(根据我上次旅行的记忆)。因此,如果没有此ID,我认为系统实际上将无法运行。进入大门的安全区域后,您只需扫描生物特征即可。无论哪种方式,仅使用生物识别数据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使用它进行搜索的速度非常慢。您需要一个辅助密钥。另一个问题是,生物识别技术仅在大多数系统上进行身份验证,而不进行授权。也就是说,如果您被授权执行此操作,他们只会告诉您您不是谁。授权仍然存储在“智能卡” PKI系统中。
Burhan Khalid

@BurhanKhalid我在上一段中介绍了有关生物识别搜索的内容。实际上,对于护照检查,授权是基于公民身份的,而不是基于任何智能卡系统的。但是您是Privium会员吗?
放松

1
@JonathanReez至少在启动时由于担心数据安全性,Privium 没有虹膜扫描数据库。乘客虹膜扫描仅存储在专用卡上,并将存储的扫描与在登机口记录的最新扫描进行比较,以验证出示该卡的人与该卡的发卡人相同。因此,这并不能真正满足您的问题。
phoog

2

今年早些时候,澳大利亚宣布了非接触式乘客识别系统的计划:

澳大利亚移民和边境保护局宣布,澳大利亚正计划采用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旅客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将不再需要护照扫描仪,纸质登陆卡和有人值班的入境处。

然而:

目前尚不清楚新的非接触式系统将如何工作。实际上,甚至澳大利亚移民和边境保护局也不确定其新系统将如何实际运行。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