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耦帽的PCB布局中,展示了三种放置旁路帽的变体:

在评论中,提到C19是最差的方法,C18稍好一些,C13是最佳方法,这与我的理解有些相反,因此,我想澄清一下。
我希望C19的布局接近最佳:
- 电容器被串联放置在通孔和电源层之间,因此高频成分可以被最佳地滤除
 - 通孔距离不太远
 
我可能会在电容器和过孔之间使用更宽的走线(Altera的AN574建议这样做)。
C13距离IC较近,但过孔位于连接的远端,因此我希望高频下的行为更糟(可能太重要了,但是...)
C18的布局最差:
- 通孔相距较远,增加了电感阻抗
 - 循环很大
 - 与C13具有高频纹波的问题相同
 
我的分析哪里出问题了?
                  也许我错过了一些东西,但是假设芯片下面有一个电源层的4层板,我看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大的不同。C13从电容帽到电源层的电阻更大,因此它可能显示较少的谐振。如果作者可以凭经验证明一个人比另一个人(使用TDR或其他方式)要好得多,我会更希望相信这些主张。
                
                
                  
                    —
                    Spehro Pefhany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