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nternet协议的创建者决定使用IP地址来标识特定的计算机?[关闭]


10

为什么Internet协议的创建者决定使用IP地址来标识特定的计算机?

为什么不只是在制造时为每个计算机分配唯一的ID,然后使用该ID来标识计算机?


3
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中起作用……
Radu Murzea

20
喜欢MAC地址吗?
user694733 2014年

12
@JerryRockwell您确实意识到也可以欺骗最接近您所描述的MAC地址?换句话说,在那个世界中,可能只需要一个实用程序和一个幸运的猜测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的,有效的ID。另一方面,如果确实无法实现代理和VPN,那么很多诚实的人也会被搞砸。

2
这个问题似乎不合时宜,因为它与帮助中心中定义的软件开发有关。您的问题在superuser.comserverfault.com
Philipp 2014年

2
IP地址是一个ID。由于DHCP的广泛使用,它通常只是在不断变化。
任思远2014年

Answers:


34

IP无法识别计算机-一台计算机可以具有多个IP,并且一个IP可以属于多台计算机,只要它们位于不同的网络中即可。

IP不是标识符,它是路由的一部分。它标识一个端点。而且它必须是可配置的,以便一台计算机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使用-当您更改网络时,将更改计算机的IP地址。如果这些问题已解决,则您将没有IP网络中使用的路由机制。

例如,您的名字可以是您的(固定)标识符,但是您的地址是您的邮件传递到的地址。地址在这里是可配置的-如果您移动,则会获得新地址,而搬到老地方的人都会得到您的旧地址。如果街道名称(网络配置)发生变化,您的地址也将发生变化。但是传递机制保持不变。


2
这与所问的问题“ Internet协议的创建者为什么决定”有什么关系
gnat

5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名称(如MAC)和地址(如IP)。
SerG 2014年

真实的东西;但是答案不足以解释为什么IP在路由方面比...更有效。还要别的吗。
svidgen

1
问题不是要说明IP路由如何工作以及IP地址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还有其他答案可以解释这一点。还有其他路由方式,而不仅仅是IP。
aragaer 2014年

请参阅HIP(主机标识协议,RFC4423)以尝试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添加用于主机标识符(存储为IPv6地址)的层。
ysdx 2014年

22

如果每台计算机都具有唯一的ID,则路由表将必须包括到Internet上所有设备的所有路由。这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是tcp / ip使用分层方法的原因。

如果我的计算机1.1.1.1要与2.2.2.2通信,则它基本上要求网关转发数据包,因此它与以下设备进行通信:1.1.1.0,但是该网关也不知道2.2.2.2在哪里,因此它询问网关要转发数据包,网关1.1.0.0会拾取它并询问1.0.0.0。1.0.0.0既不知道2.2.2.2的位置,也知道2.0.0.0的位置(在他的路由表中),因此请求现在下降了,因为2.0.0.0知道2.2.0.0的位置并转发了数据包,一直到包到达2.2.2.2

(这是对所发生事件的极端简化,并且在1.0.0.0和2.0.0.0之间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跃点)。

这种带有路由表的分层方法可以有效地定位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但这也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没有唯一ID的系统,因为路由表不能包含连接到Internet的所有计算机的所有ID和路由。


11

出于同样的原因,邮政服务使用地址而不是名称

邮政服务(以及包裹的其他承运人)并没有真正将包裹运送给人们。他们运送到各个地点,然后让该地点的人员整理出实际获得包裹的人员。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您无法仅凭一个人的名字就知道一个人在哪里,并且不能在不改变名字的情况下就无法对其进行编码

互联网并不仅使用一种协议:它实际上堆叠了几种协议,一种在另一种之上。这里它们使用唯一的ID协议,他们居住在最低水平,被称为链路层。以太网(使用MAC地址)和PPP(最常用电话号码)是链路层协议的两个流行示例。但是链接层有其局限性:您只能在彼此直接连接的计算机之间获得信号,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知道每个人在哪里。这使得它就像包裹目的地中的人一样:每个人都已经认识了,因此可以在他们之间进行梳理,以了解实际得到包裹的人。

IP在网络层(有时称为Internet层)上比此高出一步。IP的工作是在未直接连接的位置之间获取信号。其他人已经开始使用它使用的分层路由方案,但是大多数邮政服务早在Internet甚至计算机之前就已经使用了类似的分层系统。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这是识别不同位置并在它们之间路由事物的最简单方法。

但是计算机和位置不是一回事。电脑就像人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之间移动:例如,您可以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移动笔记本电脑。在给定的位置上可以放置多台计算机:如果您在家中使用无线路由器,则可能会连接多台设备,但就外部世界而言,它们都共享一个IP地址。在某些情况下,一台计算机甚至可能有多个地址

互联网需要能够处理所有这些情况。为此,他们使用地址而不是ID。这样,IP不必知道或关心连接两端的内容:只有一个信号,它来自的地方以及将其传送到的地方。堆栈中的其他协议可以处理其他细节。


打个比方...
Charles Salvia 2014年

2

MAC地址是标识计算机或网络硬件的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描述硬件的位置。路由器使用它来确定将数据包路由到何处,以便它们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由于在移动硬件时MAC地址不会更改,因此将其用于路由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实际上意味着整个世界中的每个路由器都需要跟踪每个MAC地址的位置。IP地址的工作方式是,每个路由器不需要接收者的完整信息就可以正确地路由它们,他们知道将哪个IP范围发送到哪里。这样,只有一个实际的路由器或交换机需要知道确切地位于哪个IP。其他路由器只需要一个非常笼统的想法。


1
这似乎只是重复先前的回答中
gnat

我不知道为什么应该对MAC地址进行全局唯一分配,因为即使分配随机的32位地址也不太可能在没有数千台计算机的子网(大多数子网少于100个)上引起任何冲突,并且可以通过让任何检测到冲突的机器随机选择一个新地址来解决冲突。如果无法响应旧地址,则要通信的计算机将重新ARP,找到新地址,一切都会好起来。
超级猫2014年

1

为什么Internet协议的创建者决定使用IP地址来标识特定的计算机?

他们没有。它标识网络连接,尽管同一连接也可以具有其他IP地址。

为什么不只是在制造时为每个计算机分配唯一的ID,然后使用该ID来标识计算机?

一方面,他们没有像上面那样识别计算机。

好的,说他们想通过网络适配器来做到这一点。他们将不得不说服每个网络适配器制造商使用该特定计划中涉及的人员控制的一组标识符来连接网络,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网络在可行之前就无法正常工作。祝你好运。

而且,这些网络硬件制造商并不关心TCP / IP,他们关心自己的网络协议,或者其次关心与之竞争的协议。在某些情况下,从长远来看,在诸如以太网,ALOHAnet,令牌总线等之间存在差异的顶层对某些技术而言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会使某些技术的用处不大(TCP / IP可以而是这样做),人们最终可能会转向那些只完成TCP / IP所需功能的工作,而很少有其他工作(如以太网所做的那样)。TCP / IP对这些公司来说是特洛伊木马。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却同时破坏了他们的生意。他们为什么要帮助。

而且,其中一些技术早于TCP / IP,因此它们将无法进行互操作,并且TCP / IP不可能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网络上都得到使用。

另外,哪个地址在哪里?我的计算机当前的地址为192.168.1.24(以及其他地址),其他网络上的数千台其他计算机也使用该地址。我不需要唯一的地址,因为我没有直接连接到Internet。借助IPv6,我们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我们真正想要的话,我们可以为每台机器提供一个真正唯一的ID,但是在此之前,这样做都会限制数量(四十亿似乎已经很多了)当时的设备数量很大,但是这需要非常紧密地分配数字,因此在实践中,即使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数量也要少得多,而且毫无意义;IP的重点不是联网而是互联网络,因此我们只需要担心标识符一次使用一个网络,


0

但是,使用MAC这样的唯一ID仍然存在在网络中定位设备的问题。不可能将所有设备互连起来,仅在全球所有主机上一个接一个地寻找目的地。本发明的目的是一些诸如IP的分层地址。


这似乎只是重复在先前的回答中
gnat

@gnat查看上次编辑的时间戳。
SerG 2014年

0

理解Internet协议原始设计的关键是网络已经存在,并且计划是使用DECnet等现有技术将网络连接在一起。要求人们添加具有唯一标识符的新硬件会使其受阻,并且出于任何技术原因都不是必需的。所使用的系统是为组织分配前缀(例如8.0.0.0/24),然后由该组织负责在该范围内分配地址。

它还允许管理员将多个IP分配给同一台计算机(用于合并服务),或者替换该计算机,但继续使用相同的IP地址,或者在分离的测试网络上使用相同的IP地址,等等。上。绑定到特定硬件将是限制性的。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区分同一LAN上的节点,但是以太网使Internet落后于Internet,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http : //inventors.about.com/library/weekly/aa111598.htm声称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第一个互联网RFC始于1969年(http://www.ietf.org/download/rfc-index.txt),大约与登月时间相同。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