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与其他类似构造相比,使Iterator变得特别的原因是什么,并且使“ 四人帮”将其列为设计模式。
迭代器基于多态性(具有公共接口的集合的层次结构)和关注点分离(对集合的迭代应独立于数据的结构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将集合的层次结构替换为例如数学对象的层次结构(整数,浮点数,复数,矩阵等),而迭代器由代表这些对象的某些相关操作(例如幂函数)的类替换,该怎么办?类图将是相同的。
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类似的示例,例如Writer,Painter,Encoder和更好的示例,它们的工作方式相同。但是,我从未听说过其中任何一种称为设计模式。
那么,什么使Iterator特别呢?
是否因为需要可变状态来将当前位置存储在集合中而变得更加复杂,这是事实吗?但是,通常不认为可变状态是理想的。
为了阐明我的观点,让我举一个更详细的例子。
这是我们的设计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类的层次结构,并且在这些类的对象上定义了一个操作。每个类的操作接口相同,但实现方式可以完全不同。还假定对同一对象(例如具有不同的参数)多次应用该操作是有意义的。
这是解决我们设计问题的明智解决方案(实际上是迭代器模式的概括):
为了分离关注点,不应将操作的实现作为功能添加到原始类层次结构(操作数对象)中。由于我们想在同一个操作数上多次应用该操作,因此它应该由一个持有对该操作数的引用的对象来表示,而不仅仅是由函数表示。因此,操作数对象应提供一个函数,该函数返回表示操作的对象。该对象提供执行实际操作的功能。
一个例子:
有一个基类或接口MathObject
(愚蠢的名字,我知道,也许有人有更好的主意。)与派生类MyInteger
和MyMatrix
。对于每个MathObject
操作,Power
都应定义一个允许计算平方,立方等的运算。所以我们可以写(用Java):
MathObject i = new MyInteger(5);
Power powerOfFive = i.getPower();
MyInteger square = powerOfFive.calculate(2); // should return 25
MyInteger cube = powerOfFive.calculate(3); // should return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