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线的置信带
这个问题不是专门针对 R,但我选择用R它来说明。 考虑一下围绕(正常)qq线产生置信带的代码: library(car) library(MASS) b0<-lm(deaths~.,data=road) qqPlot(b0$resid,pch=16,line="robust") 我正在寻找一种解释(或替代性的解释为纸/在线文档的链接)这些置信带的构造方式(我已经在R的帮助文件中看到了对Fox 2002的引用,但可惜我没有这个方便的书)。 我的问题将通过一个例子更加精确。这是R计算这些特定CI的方式(我已经缩短/简化了中使用的代码car::qqPlot) x<-b0$resid good<-!is.na(x) ord<-order(x[good]) ord.x<-x[good][ord] n<-length(ord.x) P<-ppoints(n) z<-qnorm(P) plot(z,ord.x,type="n") coef<-coef(rlm(ord.x~z)) a<-coef[1] b<-coef[2] abline(a,b,col="red",lwd=2) conf<-0.95 zz<-qnorm(1-(1-conf)/2) SE<-(b/dnorm(z))*sqrt(P*(1-P)/n) #[WHY?] fit.value<-a+b*z upper<-fit.value+zz*SE lower<-fit.value-zz*SE lines(z,upper,lty=2,lwd=2,col="red") lines(z,lower,lty=2,lwd=2,col="red") 问题是:用于计算这些SE的公式的合理性是什么(例如line SE<-(b/dnorm(z))*sqrt(P*(1-P)/n))。 FWIW该公式与线性回归中常用的置信带公式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