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tagged «gravitational-waves»

巨大物体加速形成的时空波动。传递的波使时空被拉伸和压缩的量很小。通常,我们只能检测到最有能量的重力事件,例如黑洞合并。

2
为什么发现合并中子星很重要?
我相当确定这里的人们已经听说过它,但是显然,大约在1.3亿年前和大约10亿公里之外发生了两次超新星遗留下来的碰撞... 但是,我还没有听到的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 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而且测量起来并不容易。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听到了...什么变化? 我承认,我对天文学不是特别了解,但我很好奇: 实现这一目标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知道为什么重要?



5
检测引力波后的量子力学
当然,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引力波的探测 但是,由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相处,我们现在可以说一下这种检测证明量子力学实际上并不适用,而广义相对论确实占了上风吗? 另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识别涟漪的起源(假设这是大爆炸还是其他大事件的结果)? 编辑16-2-2016 我今天在读一篇文章,我想在这里分享。基本上是说没有第三个检测器,我们就无法对信号进行三角测量。一些科学家尝试了在观察到海浪之后直接观察事件发生的方法的方法,但他们无法仅仅因为合并距离太远或太微弱而无法用我们当前的技术观察到,就无法检测到合并。

1
是否需要双星中子星合并来解释黄金的含量?
NPR新闻报道天文学家在碰撞中子星中击中了引力金,并引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丹尼尔·卡森:” 他在深夜里看着数据输入,并说相撞的恒星喷出了一大片碎片云。 凯森说:“这些碎片是奇怪的东西。它是黄金和铂金,但它与普通放射性废物混合在一起,而且这种巨大的放射性废物云刚刚从合并地点冒出来。” “它开始时很小,只有一个小城市的大小,但是它移动得如此之快-仅为光速的十分之一-一天后就变成了太阳系大小的云。” 根据他的估计,这次中子星碰撞产生了约200地球质量的纯金,也许还有500地球质量的铂。凯森说:“在人类规模上,这是一个荒谬的巨额资金。” 他本人拥有一枚铂金结婚戒指,并指出:“认为这些看起来很遥远且充满异国情调的事物实际上以一种亲密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和我们,这真是太疯狂了。” 是否有必要合并中子星双星来解释诸如金和铂之类的重元素的丰度,或者这仅仅是轶事?双星中子星对于大量金等重元素有多重要?我是否可以阅读特殊或著名的论文? 我已经读过这个答案,但是我正在寻找一种更好的解释,说明这种合并需要大量的解释。我很确定,在任何观察到的伽马射线事件中,都没有任何东西显示出金或任何可识别的重元素的光谱线(由于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普勒展宽),因此连接实际上必须来自模拟。

1
多信使天文学:同时检测超新星引力波和中微子的潜力是什么?
由于aLIGO团队的努力,引力波天文学成为了现实。同时,像Hyperkamiokande这样的中微子探测器变得越来越敏感。 我的问题是:从同一超新星假同时检测引力波和中微子的前景如何?从这样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包括超新星和中微子?特别是,估计中微子质量的前景如何?

3
引力波检测频率
您可能在新闻中听说LIGO实验最近检测到了重力波。 尽管我不是天文学家,但这篇论文还是不错的读物,并且大多数都可以阅读。探测引力波是一回事,但是黑洞合并对我来说还是很新的。从我可以在论文和该站点中收集的数据来看,来源估计为13亿年,而rp只持续了几毫秒。 我的问题是:这种规模顺序的事件发生频率是多少? 关于宇宙中此类事件的密度有任何估计吗?

1
膨胀如何将随机重力波动准确地转换为相干重力波?
在这一非常令人愉悦的新闻发布过程中,有人提到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放大重力波动来产生重力波。 我不正确地理解这一说法。我一直认为,量子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度量的波动?)应该相当随机地发生,而波是相当连贯的运动。 因此,我以某种方式理解了通货膨胀可以放大量子涨落,但是我看不到它如何将这些随机的“微观”过程转换成“宏观”可观察到的相干现象,称为引力波。例如,这些引力波的源如何分布?时空中的每个点都表现为某种点源吗?在特定的点上,所有这些激发的叠加是什么? 此外,在同一视频中,据说并非所有的通货膨胀模型都会产生引力波,现在有数据支持这种引力波,等等。

1
为什么超大质量黑洞不能合并?(或者可以吗?)
CNET的文章天文学家发现一个死亡螺旋两个超大黑洞链接到一个关闭分离二元类星体的发现在AZ〜0.2合并星系及其启示低频引力波的心(可用的arXiv)说: 通常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质量的黑洞,并且在星系合并期间,它们最终开始跳起死亡之舞,以近乎无尽的华尔兹互相旋转,直到最终合并。但是,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黑洞合并所需的时间,或者实际上是否完全合并。 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科学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詹妮·格林说:“这是天文学的一个重大尴尬,我们不知道超大质量黑洞是否会合并。” “对于黑洞物理学中的每个人来说,观察到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长期难题。” 这个难题被称为“最终差距问题”。一些天文学家认为,一旦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距离足够近,将它们的距离减小到1秒差距(3.2光年),它们就会舞动一辈子。 问题:如果事实证明超大质量黑洞无法合并或很难合并,可能是什么原因?

4
为什么地球和月亮分开而二元黑洞却更靠近?
根据公认的答案,月球是否会远离地球而更靠近太阳?为什么?,由于潮汐力和摩擦力导致能量损失,月球正在从地球退缩。 但是,根据LIGO网站, 随着两个质量绕彼此旋转,它们的轨道距离减小 因为它们失去了辐射吸力引力波的能量。 为什么在地球月球的情况下这些物体分开而在黑洞的情况下却彼此靠近? 如果同时存在两种对立的现象,但在两种情况下却存在另一种对立的现象,那么决定系统命运的因素是什么?

1
“谁看过”双星中子星合并?事件的顺序是什么?(GRB / GW170817)
我正在尝试阅读二元中子星合并的多信使观测结果 “成千上万个” OPEN Access ApJ信848:L12(59pp),2017年10月20日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 aa91c9一下感情为所发生的引力波和伽马射线事件的顺序在约12:41 UTC 2017年- 8 - 17突发传到地球。 首次检测和方向确定似乎涉及五种仪器;LIGO-Hanford和LIGO-Livingston,VIRGO,Fermi-GBM和INTEGRAL。前三个是重力波探测器,后两个是地球轨道上的伽马射线望远镜。本文的图2(部分显示在下面)提供了早期观察的密集图表。在左上角可以看到一个插图,其范围从引力波(GW)频率合并期间的合并之前的十二秒到检测到大部分伽马射线爆发(GRB)的之后的六秒之间。 GW和GRB的组合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触发了一次全球性的观测活动,以从无线电,可见光,UV到X射线的所有剩余电磁频谱中寻找事件。中微子数据流也被检查。 问题:我想询问有关事件顺序,警报以及对触发警报的GW和GRB数据进行快速自动和手动分析的问题。哪个检测器或组合首先将事件“视为”某种标记事件?一个触发了对另一个的快速分析吗?这些自动警报触发软件是否会重新分析,或者短信短信到成千上万的手机触发所有人坐在他们的工作站上? 下图:图2(部分)显示了时间轴秒数之前和之后的小时数和天数(对数刻度)。使用GW和GRB数据(参见图1)开始搜索其余的电磁搜索。 下图:图1显示了由不同组的GW和GRB检测器组成的定位。

1
引力波过远会到达我们吗?
重力是时空的曲率,其影响以光速传播。但是,空间正在扩大。最终,来自遥远星系的光线将变得越来越红移,而我们将不再能够看到它们(来源)。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的距离是有限的,因为由于空间的迅速扩大,或者由于我正确理解了这一点,太远的光线永远不会到达我们。 现在,引力波以光速传播。那么,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当一个物体的光线不再到达我们身上时,它的重力也将不再影响我们吗? 更好的表述是:在某个时间点,任何距离极远的物体的引力-即使是最大的恒星,黑洞或星系 -丝毫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

1
为什么我们可以检测到引力波?
现在,LIGO终于使用大型激光干涉仪测量了引力波,对我来说,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可能呢?正如许多新闻文章所解释的那样,引力波类似于水波或电磁波,它们根本不存在于像水或太空这样的介质中,而时空本身就是传输介质。如果时空本身因引力波而收缩和扩展,那么任何测量手段也将如此。当波传播通过测量设备时,用于测量的标尺(激光束)会变形。否则,“统治者”必须生活在时空之外,但是没有外面。如果说时空是一个装满布丁的杯子,我们在上面画了一条带有10个标记的直线,那么用我们的拇指将布丁略微推入布丁确实会弯曲线条,但是对我们来说,线上仍然有10个标记,因为要测量扩展,我们必须在时空(布丁)之外使用标尺测量11个标记。但是,好,没有外面。我认为这不仅会在3个空间维度上发生,而且在时间维度上也会发生。因为他们“做”,我想念什么?


3
围绕黑洞运转的生命行星。它们可以/确实存在吗?
因此,我看过《星际穿越》,如果您也看过它,您就会知道有一个行星绕黑洞运行,他们称其为米勒行星。根据这部电影,由于黑洞的引力,米勒行星上的每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 问题:假设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形式,那么它真的有可能靠近黑洞吗?它们有可能比我们先存在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但是却不如我们先进,因为地球上的时间比它们的时间快得多吗?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吗?如果他们明天有任务,我们可以说还有100年的时间(假设在这100年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还是它们实际上比我们先进,但它们来自地球,过去以某种方式生活着?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