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电子和电气工程专业人士,学生和爱好者的问答

1
降压/升压开关调节器的噪声问题
我正在为一个研究项目设计一种电气设备(我是一名博士生,但不幸的是没有EE!)。有关该设备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iridia.ulb.ac.be/supp/IridiaSupp2012-002/ 最后一个原型存在电源问题,因此我尝试通过设计一个新的更好的原型来克服这些问题。由于该设备由锂离子电池供电,因此我决定使用LTC3536降压/升压型开关稳压器:http ://cds.linear.com/docs/en/datasheet/3536fa.pdf 我基本上将参考实现(数据表的第1页)用于1A / 3.3V电源,如下所示:( 来源:ulb.ac.be) 共有三个独立的接地层:来自电池的PGND,GND,正常接地以及用于模拟传感器等的AGND。 这是我在Eagle中设计的板。我已经注意到与参考设计存在一些差异,例如C3和C4应该离LTC(U3)更近:( 来源:ulb.ac.be) 这是我在VCC上看到的输出(有或没有负载,Vin = 4.7V)如您所见,Vpp很大!Vin <4.3V时较小,但仍相当可观。 (来源:ulb.ac.be) 通过将C3和C2移近LTC,并在C7处增加了另一个1µF的电容,我做了一些反复试验。这并没有太大帮助。然后,我用220µF的电容代替了C7,而不是数据手册中提到的22µF。这样,Vpp为〜200mV。这比数据表中指定的要好得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只有Vin> 4.3V时才是这种情况;低于此阈值Vpp仍超过2V。我想是改变的是升压还是降压,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纠正。 现在的问题: 我想知道我是否犯了一个受过训练的人显而易见的错误? 当数据表中给出的噪声仅为40mV时,为什么Vpp如此之大? 除了随机插入不同的输出电容器外,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5
同一引脚上有多个按钮
我正在做一些项目,并且我正在使用Arduino进行原型制作,我必须使用10个按钮(以及更多按钮),并且我没有足够的引脚。 我能想到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模拟引脚并将它们分别用于两个按钮,如下所示: 模拟该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这样,我可以通过查看电压是5V还是一半电压来读取引脚A0并知道其中哪个被按下。 这是一个好主意吗?绝对不应同时按下不同的按钮,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问题。 有更好的方法吗?
12 arduino  analog 

2
为什么只有一个探头连接到交流电而另一个不连接时,我的万用表中的一个显示的电压很小?
我最近购买了Minipa ET-997万用表。我注意到,当我将一个探头连接到127V相并断开另一个探头时,它将显示12V左右。 但是我有一个更便宜的老万用表,在这种情况下,它显示0V。这是为什么? 另一件事,当黑色探针在相线上而红色探针在中性线上时,较旧的万用表显示-127V。当红色探针同相且黑色探针为中性时,它显示+127。因此,我可以轻松分辨出哪个是相位,哪个是中性。无论探头如何连接,Minipa ET-997始终显示127V。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2 multimeter 

1
Kicad的信号总线
我想知道如何在KiCad中的原理图中设计信号总线。我以前只在Eagle工作过,无法弄清楚。例如-我有5个数字信号发送到电路的另一部分,我想将它们全部连接到其他部分,而不必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路由。我该怎么做?
12 kicad 

3
倒出的顶层铜不好还是根本没有铜更好?
对于我正在做的两层小的两层板,我将顶层用于零件和信号,并将底层浇筑在底层,没有痕迹或痕迹很短,这是基于对我先前问题的评论和答案的 由于顶层太多了,所以切成碎片,这实际上使它变得毫无用处,因此,我也在尝试最小化IC和去耦电容之间的电流环路(如果我离开顶层,它将连接至电容和接地引脚分开,而不是在一个点上),因此出于上述原因,我决定完全不在顶层上使用铜浇注。 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制造方面的问题,如果我正确理解,如果PCB两侧的铜不相等,FR4材料可能会包裹(尽管我不明白为什么通常的4层板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堆叠sig-gnd-vcc-sig),所以我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我一直在做很多研究,但仍然无法找到结论性的答案,而且我无法决定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示例板,右边的没有顶部铜板。 更新:根据您的意见,我对董事会进行了修改,以尽可能避免破土动工,但仍然无法决定顶层。
12 pcb  layout  emc  copper 

3
MOSFET作为开关?
在所示图片中,是否可以基于“控制”将“输出”控制为0V或12V? 连接方式将成为漏极和源头吗?
12 switches  mosfet 

2
为什么是470或1kΩ?(以防止损坏输出引脚)
引自Arduino教程的“ 数字引脚”部分: Arduino引脚上的短路或试图使用它们运行大电流设备,可能会损坏或破坏引脚上的输出晶体管,或者损坏整个Atmega芯片。通常,这将导致微控制器中的“死”引脚,但其余芯片仍将正常工作。因此,最好将输出引脚连接到具有470Ω或1k电阻的其他设备,除非特定应用需要从引脚吸收最大电流。 这些数字对我来说是伏都教:为什么选择“ 470” 或 “ 1k”?为什么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例如“否则至少会出现短路至少470Ω”? 我很感兴趣,因为我考虑将Arduino用作键盘控制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下按钮,则线路基本上会短路。当然,这些线确实有一些阻力,但是我还没有机会进行测量。

6
单位增益运算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
作为用于学生驱动项目的硬件在环测试的受控电源的一部分,我必须开发一个电流缓冲器(电压跟随器),该电流缓冲器可提供高达1 A 的电流。 我有尝试实现此简单电路的(坏)想法: 反馈环路内的PMOS充当反相器(V_gate更大,V_out更少),这就是为什么环路在opAmp的POSITIVE端子而不是在负端子闭合的原因。 在实验室中,我将VREF = 5V设置为 VIN = 7V。我应该在VOUT上获得5V的电压,但是我获得了失控的输出VOUT: 这是控制信号(opAmp的输出,连接到MOSFET的栅极) 我在不同的VREF,VIN和Rload下发现相似的行为。还要注意,opAmp的输出不会饱和于任何电源轨。 我的假设是,环路的增益太高,无法保持opAmp的稳定性。 我在控制系统和运算放大器方面有一定背景,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应用它来解决这种情况。 是否可以应用一些相移网络来稳定环路? 我将不胜感激“快速破解”或教育性的答案!

4
炒arduino的最常见方法是什么?[关闭]
已关闭。这个问题需要更加集中。它当前不接受答案。 想改善这个问题吗?更新问题,使其仅通过编辑此帖子来关注一个问题。 4年前关闭。 我之前炸过两个Arduino:一个是Uno,我用过高的输入电压将其杀死,另一个是Mega的ADK版本,我从不能够确定性地确定出了什么问题。这让我开始思考:会损坏Arduino的哪些东西(也许不是立即显而易见)?
12 arduino  hardware 


1
Arduino Uno上未标记的标题/引脚
看着我的Arduino Uno,我注意到并非所有的引脚/接头都被标记了。我知道大多数引脚的作用,但无法弄清楚其中的一些引脚(大多数引脚根本没有标记,一组引脚标记为ICSP,但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的问题是:这些插针(用红色圆圈标记)有什么作用?
12 arduino  hardware  pins 

3
使用PROGMEM有什么含义?
对于大量的文本变量,我发现有必要使用PROGMEM将它们存储在闪存中。在Arduino上将大变量存储在Flash中(使用PROGMEM),SRAM和EEPROM有什么正面和负面影响?

1
如何从使用Arduino作为编程器切换到外部编程器?
从Arduino过渡到普通AVR微控制器和最少支持组件的三部分系列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我已经看到很多人在Internet上提出这个问题,所以这里是: 我已经知道如何使用Arduino作为程序员来编程和使用准系统ATmega328。我现在想开始在Arduino IDE中使用外部编程器。 在过渡过程中我应该如何进行?我应该学什么?(如果提供一些部分的迷你教程作为答案的一部分,那将是很好的)

3
步进电机高频声
我正在使用步进电机进行龙门架设置。当我以一定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为4rev / sec)运行电动机时,它会产生高频的嘶哑声。这是一个4.5A的电动机,我在24V电压下运行。 如果我以48V的电压运行电动机,则可以相当程度地降低高频声音,实际上,我必须将其提高到6rev / sec才能使其处于可听/讨厌的水平。 我最初的猜测是,在48V时,步进电机能够产生更大的扭矩,因为线圈中的电流能够克服反电动势并上升到比24V更高的水平。这是一个正确的假设吗? 我不相信该电机有缺陷,因为我尝试了几种具有相同4.5A额定值的不同电机,并且它们都有一定的速度,可以开始产生高频噪声。

3
什么会导致FET的漏源短路?
背景: 我在开关电源中使用Si7456CDP N沟道MOSFET。电源和负载位于塑料外壳中。昨天,电源和负载运行正常。今天早上,当我打开电源时,没有任何反应。没有电。最终,我发现MOSFET的源极和漏极短路在一起。更换MOSFET解决了该问题。 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N沟道MOSFET突然因源极-漏极短路而发生故障?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