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电子和电气工程专业人士,学生和爱好者的问答

8
Arduino Duemilanove的最大采样率?
都好! 我现在有一个Arduino Duemilanove闲逛,以为我可以尝试一些音频接口项目。我只是想知道我可以使用单个模拟输入并在芯片上应用一些简单的算法,然后使用与LED绑定的一些数字输出来报告哪种采样频率。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以〜44.1 kHz的频率进行采样。 作为参考,我想尝试的第一件事是一个简单的吉他调音器。

2
单元测试AVR汇编语言
您如何对汇编代码进行单元测试? 我正在将串行伺服控制器作为hexapod机器人项目的一部分进行工作,并且代码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无论如何,作为C ++服务器开发人员,我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单元测试,并且因此一直在尝试对我的AVR汇编代码进行相同类型的测试。我已经找到了一种对我来说行得通的方法(请参阅此处),但是我对是否缺少任何标准工具或技术感兴趣。 更新:对于那些感兴趣的人,现在可以在此处找到伺服控制器的完整资源和单元测试。
11 avr  robotics  serial  servo 

10
Linux / Mac AVR编程套件?
我已经编码和使用Arduino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已经准备好使用没有arduino引导程序的直接AVR芯片。我的问题是这样做的资源是什么? 我想使用linux / mac,所以winavr和avrstudio一样是无法显示的。如果没有我想要的东西,那么我将购买Windows虚拟机。但是直到我确定为止。我想要的是某种使用avr-gcc的IDE。 作为这个问题的补充,有人有任何好的资源可以学习Avr的C语言吗?具体来说,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芯片配置Makefiles等?
11 atmega  avr  linux  osx 

5
监视时钟周期以获取arduino / AVR上的代码?
是否可以监视代码块并确定代码在Arduino和/或AVR atmel处理器上执行的处理器时钟周期数?或者,我应该监视代码运行前后经过的微秒吗?注意:我不关心实时(例如,经过了多少实际秒数),而我担心的是“此代码需要CPU多少个时钟周期” 我可以提出的当前解决方案是来自time.c: #define clockCyclesPerMicrosecond() ( F_CPU / 1000000L ) #define clockCyclesToMicroseconds(a) ( (a) / clockCyclesPerMicrosecond() ) connection.c添加: #define microsecondsToClockCycles(a) ( (a) * clockCyclesPerMicrosecond() ) 通过这个帐户,我可以通过监视经过的微秒来计算经过的时钟周期,然后将其传递给microsecondsToClockCycles()。我的问题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旁注: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监视AVR的性能。lmgtfy.com和各种论坛搜索都没有提供任何明显的结果,除了探索计时器 谢谢
11 arduino  avr  atmel  timer 

5
为什么/何时AC-DC-AC转换优于直接AC-AC转换?
我目前正在研究风力发电及其所用的电力电子设备。在风力中,发电机是由风驱动的,因此产生的功率具有广泛变化的频率和幅度。电网对频率,相移和正弦形式的输入功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今在风力发电中通常使用功率转换器。 向电网供电的主要方法是使用AC-DC转换器,然后再使用DC-DC转换器和DC-AC转换器。这似乎很复杂,而不是使用单个直接AC-AC转换器。为什么最好通过直流“中间”路线进行间接转换? (这实际上是Engineering的转载,因为我后来才发现有一个更加活跃,主题合适的非beta电气工程。)

4
校准热敏电阻的最简单方法是什么?
作为一个无法使用实验室设备的业余爱好者,对我来说似乎真的不可能校准我拥有的热敏电阻。 当然,还有经过校准的温度传感器,例如DS18B20,但是特别适用于慢速MCU(例如Aruino UNO)的热敏电阻(与新的MCU相比)更加简单。 在不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情况下校准热敏电阻有哪些选择?

3
PCB底部的这些圆形焊盘是什么?
标有ScX的PCB底部的这些圆形焊盘是什么? 我不认为这些是测试点-该板有一些(未在图中显示),并标有TP,焊盘的尺寸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我最好的猜测是它们是终止垫,但在Google上搜索并没有得到很多结果,因此我无法验证。
11 pcb 

2
预期和实际单位增益带宽LM324N
我将LM324N配置为单位增益电压跟随器。使用AA电池可提供+/- 4.5V的双轨供电。我知道存在更好的运算放大器,但这仅出于研究目的。 模拟该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作为实验练习,我将测试电路在各种输入频率下的性能,同时保持恒定的输入电压(2V正弦波)。测试电路被焊接到具有短走线的原型板上。 在低频(例如10kHz)下,输出信号紧随输入信号。但是,在60kHz时,输出信号会失真(非常类似于三角波形),并且幅度约为输入信号的70%。在1MHz时,输出幅度为0.1V。 阅读数据表后,我了解LM324N的增益带宽积(GBP)为1MHz,这对我建议我不要指望仅60kHz时信号会出现明显的衰减。1MHz的GBP表示单位增益为1MHz的理想带宽。这真的可以实现和/或我做错了什么吗?

2
为什么这个DIY晶体管不尝试进行
我一直在尝试在家中制作粗糙的晶体管器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成功。自从我读了一篇有关喷墨印刷晶体管的狂野文章以来,我在最近三个月中学到的东西对我的电气理解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正在尝试使用一种不需要有毒材料或高温的方法。 这个实验似乎很有希望,因此我尝试按照此处所述基于氧化锌半导体层和线胶触点模拟该设备。 https://www.andaquartergetsyoucoffee.com/wp/wp-content/uploads/2009/05/zinc-oxide-experiments-i.pdf 根据该论文,该器件通过施加96伏电压而将电源的负极引线连接到栅极,将正极连接到源极或漏极来实现晶体管/场效应。 所需高电压的原因似乎是栅极电介质的厚度,后者是显微镜盖玻片的厚度约0.12mm-0.16mm。我希望我的栅极电介质厚约0.01mm,可以使器件在栅极上以约9伏的电压导通。 我的尝试有一些变化: 所用材料: 半导体“油墨/涂料”:有机非纳米氧化锌粉末+异丙醇 源极,漏极和栅极:导电笔(碳粉和无毒粘合剂) 源极,漏极和栅极:导线胶(银浆) 门电介质:厨房级保鲜膜(根据网络搜索〜0.01mm) 基材:玻璃显微镜盖玻片 24号无涂层铜线 电线胶(碳粉和无毒粘合剂) 台式直流电源0-5安培0-30伏 尝试#1: 用导电碳笔画出一条线状玻璃滑片作为浇口,并用导线胶将铜线连接到一端。然后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 包裹着一层保鲜膜的玻璃载玻片,要紧紧包住,并在华氏100度左右的烤箱中放置约15分钟,以使保鲜膜上的皱纹变平。(仅次要成功) 将氧化锌和91%异丙醇的滴定溶液浸在盖玻片顶部,并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产生了约1mm厚的脆性层 在新的玻璃载玻片上将源极和漏极分开〜2mm,并用导线胶将铜线连接起来。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 将第二个载玻片放在第一个载玻片的顶部,源极和漏极向下接触,使氧化锌层接触,栅极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 将透明胶带紧紧包裹在两个玻璃载玻片上,以帮助所有层之间紧密接触。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引线连接到栅极,正极引线连接到一侧(称为漏极)。将万用表连接到源极和漏极。 以最低设置打开电源,然后慢慢将安培数和电压调到最大。5安和30伏 源极和漏极之间无法测量电压或连续性 使用银线胶作为源极漏极和栅极重复相同的步骤,结果也是负面的。 尝试#2 类似于第一次尝试只有一个载玻片。我以为源极漏极和氧化锌层之间的连接可能不够紧密/清洁。 用导电碳笔在载玻片上画出约5mm宽的线作为浇口,并用导线胶将铜线连接到一端。然后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 包裹着一层保鲜膜的玻璃载玻片,要紧紧包住,并在华氏100度左右的烤箱中放置约15分钟,以使保鲜膜上的皱纹变平。(仅次要成功) 在盖玻片上滴加氧化锌和91%异丙醇的溶液,并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产生了约1mm厚的脆性层 用注射器用导线胶直接在氧化锌层上画出源极和漏极线,然后连接铜线。在约100华氏度的烤箱中干燥约15分钟 顶部涂有强力胶,以避免在处理过程中源极和漏极拉出氧化锌层。过夜干燥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引线连接到栅极,正极引线连接到一侧(称为漏极)。将万用表连接到源极和漏极。 以最低设置打开电源,然后慢慢将安培数和电压调到最大。5安和30伏 源极和漏极之间无法测量电压或连续性 这是步骤的一些图片: https : //imgur.com/a/jXAoOS0 目前,我无法验证我使用的材料是否可以按照我尝试模拟的实验中所述完全相同的设置工作。现在我缺少硝酸锌,2-丙醇和能够输出96伏特的直流电源。 实验中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我现在有以下难以验证的假设: 我的氧化锌层可能太不一致/太脆,不能形成均匀的表面。 我的栅极电介质/基板不够平坦或使用错误的材料制成 我的间隙太大/栅极电介质太厚,源极和漏极距离太远 我的材料不够纯净,因此没有显示预期的属性 我发现银被用作n型掺杂剂,并且由于我希望氧化锌层为n型掺杂剂,因此需要p型掺杂剂 尽管我要模拟的实验使用的是线胶,但是除了说明任何导电胶都可以使用的说法外,几乎没有什么材料说明。就像我使用的导电笔一样,我的电线胶是基于碳粉的。我没有找到任何信息,如果碳是n型或p型。也许也不能使用碳。https://www.andaquartergetsyoucoffee.com/wp/wp-content/uploads/2009/05/zinc-oxide-experiments-i.pdf …

5
CAN总线的颜色代码是什么?
我想知道是否为CAN总线通信线路指定了任何颜色代码,也许在ISO-11898-1中?(我没有免费访问该文件的权限) 我没有任何运气就寻找任何正式文件。 当我问我的同事时,他们都同意颜色(黄色和绿色),但是他们不同意是否是: 黄色,用于CAN-H 绿色代表CAN-L 或者改为: CAN-H的绿色 黄色代表CAN-L

4
FPGA:递增还是递减?
我正在学习使用FPGA(Papilio开发板,使用vhdl具有xilinx spartan3e)。 我需要将输入脉冲除以(硬编码)数字。 我可以看到3个选项-大致为伪代码(以10个计数为例): 初始化为0,在输入上升沿加1,则为10;如果相等,则重置为0并触发输出脉冲 初始化为10,在输入上升沿减小1,则为0;否则,为0。如果相等,则重置为10并触发输出脉冲 初始化为9,但请确保至少有1个前导“ 0”位,这是我的输出位。在输入上升沿减小1。在输出位的上升沿,复位。 占空比并不重要。 其中之一比其他更好吗?有没有我没有想到的更好的方法? 有没有一种“标准”的方法可以使编译器有最佳的优化机会?
11 fpga  vhdl  xilinx  papilio 

6
在设计电感器时,为什么要在芯材中留出空隙?
在某些情况下,与变压器磁芯不同,电感器的磁芯必须有一定的间隙。我了解变压器芯的原因;无需担心磁芯饱和,我们希望保持绕组电感尽可能高。 电感的公式为: L=N2AL=N21R=N2ℓcμcAc+ℓμ0Ac=N2Acℓcμc+ℓμ0L=N2AL=N21R=N2ℓcμcAc+ℓμ0Ac=N2Acℓcμc+ℓμ0 L = N^2A_L = N^2\dfrac{1}{R} = \dfrac{N^2}{\dfrac{\ell_c}{\mu_cA_c} + \dfrac{\ell}{\mu_0A_c}} = \dfrac{N^2A_c}{\dfrac{\ell_c}{\mu_c} + \dfrac{\ell}{\mu_0}} 并且,磁通密度的公式为: B=μNIℓ=NIℓμ=NIℓcμc+ℓgμ0B=μNIℓ=NIℓμ=NIℓcμc+ℓgμ0 B = \dfrac{\mu N I}{\ell} = \dfrac{N I}{\dfrac{\ell}{\mu}} = \dfrac{N I}{\dfrac{\ell_c}{\mu_c} + \dfrac{\ell_g}{\mu_0}} 哪里, NNN:匝数:总磁芯磁阻:因子:通过电线的电流:磁芯的磁导率:磁芯的平均磁路:间隙的长度:横截面积芯数:电感:磁通密度 RRR ALALA_LALALA_L III μcμc\mu_c ℓcℓc\ell_c ℓgℓg\ell_g AcAcA_c LLL BBB 从这两个公式中我了解到,间隙的长度以相同的比例影响磁通密度和电感。在设计电感器时,我们希望保持较低的磁通密度,以使磁芯不会饱和并且磁芯损耗保持较低。人们说,它们留出间隙是为了保持较高的磁阻,从而使磁芯中的通量减少,而磁芯则远离饱和区。但是,这样做也会降低电感。通过留出间隙,我们以相同的系数减小了磁通密度和电感。然后,除了留出间隙,我们还可以减少绕组的匝数。 留下有意义的间隙的唯一原因是增加设计参数的数量,以便最终获得更接近的最终电感值。我找不到其他原因可以留下空白。 是什么使得在设计电感器时不可避免地要留出空隙?


5
焊膏vs助焊剂
我买了“ 焊膏 ”。用引号表示是因为我不确定这是否是焊膏本身。 我研究了什么是锡膏,根据定义,锡膏定义为小焊球与助焊剂的混合物。由于焊料球很小,因此它也呈灰色。 因此,它可以直接应用于PCB的焊盘,然后再进行回流焊接。 但是,这是我购买的实际产品: 如您所见,它的颜色为棕褐色,我认为其中没有微小的锡球。 并且使用的方向是将足够的量放在焊盘上,然后用铁或火炬焊锡 所以我的问题是,这真的是焊膏还是助焊剂?那我该如何使用呢?
11 soldering  flux  paste 

4
现代路灯中的LED通常是脉冲的吗?如果是这样,大概频率是多少?
我可以想到一些为什么现代LED路灯可能会被脉冲化的原因。 从线路电压开始的有效电压转换可能会包括高于60 Hz的AC或开关阶跃。 由于发热问题,LED的最高效率工作通常发生在比可以连续维持的电流更大的电流下。 转换回稳定的直流电(编辑:在线路频率为50 / 60Hz时)将需要其他可能出现故障的组件,并且没有任何益处可以抵消效率降低的操作。 Wikipedia中有一小段关于脉冲LED的操作,但是它只是介绍了该概念,而没有解决脉冲LED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 只要频率足够高,就没有闪烁感的机会,在我看来,LED路灯会被脉冲-或至少是用来激发磷光体的蓝色LED。磷光体可能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即使LED被脉冲化,也可使所产生的发射光的大部分光谱稳定。 因为某些白光LED比其他白光LED更依赖于LED的原蓝色光,所以我要问的问题主要是关于LED本身,而不是发射的光。 现代路灯中的LED通常是脉冲的吗?如果是这样,大概频率是多少?100 Hz,1 kHz,10 kHz?尽管某些地区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我希望在城市正在实现从天然气(汞,钠)到LED的广泛转换的地区中,设计中必须有一些共性或总体趋势/趋同性。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