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tagged «repeated-measures»

当在同一单元(例如,受试者)上收集多个测量值时,将出现重复测量数据。将此标签与[anova]标签一起用于RM-ANOVA。

1
如何使用R进行4 x 4混合方差分析,在对象间和对象内进行对比?
R的初学者在这里一直在反复测量方差分析。 我有一个数据集,该数据集由一个具有4个级别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代码(编码为一个称为“组”的单个变量)和一个具有4个级别的主体因素内的数据集(分别编码为四个单独的变量“ DV1”,“ DV2”,“ DV3” ','DV4')。 我的目标如下: 运行总体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使用自定义对比来比较组(如SPSS中的LMATRIX命令)。 使用自定义对比度(如SPSS中的MMATRIX命令)比较不同级别的DV。 同时进行2)和3)的组合,因此我只比较对象内因素处于特定水平的特定组。 运行一组不为零的对比。 我知道我可以在SPSS中做到这一点,但没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不清楚如何在R中做到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在R中的一个过程或一组相关过程中如何工作。

5
测试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正态假设?(在R中)
因此,假设有必要测试方差分析的正态性假设(请参见1和2) 如何在R中对其进行测试? 我希望做这样的事情: ## From Venables and Ripley (2002) p.165. utils::data(npk, package="MASS") npk.aovE <- aov(yield ~ N*P*K + Error(block), npk) residuals(npk.aovE) qqnorm(residuals(npk.aov)) 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残差”没有针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此也无法预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是否可以从没有误差项的情况下简单地从同一拟合模型中提取残差?我对文献还不够熟悉,无法知道这是否有效,在此先感谢您的任何建议。

1
R / mgcv:为什么te()和ti()张量积产生不同的曲面?
的mgcv软件包R具有两个功能,用于拟合张量积相互作用:te()和ti()。我了解两者之间的基本分工(拟合非线性交互与将这种交互分解为主要效果和交互)。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te(x1, x2)而ti(x1) + ti(x2) + ti(x1, x2)可能产生(略)不同的结果。 MWE(改编自?ti): require(mgcv) test1 <- function(x,z,sx=0.3,sz=0.4) { x <- x*20 (pi**sx*sz)*(1.2*exp(-(x-0.2)^2/sx^2-(z-0.3)^2/sz^2)+ 0.8*exp(-(x-0.7)^2/sx^2-(z-0.8)^2/sz^2)) } n <- 500 x <- runif(n)/20;z <- runif(n); xs <- seq(0,1,length=30)/20;zs <- seq(0,1,length=30) pr <- data.frame(x=rep(xs,30),z=rep(zs,rep(30,30))) truth <- matrix(test1(pr$x,pr$z),30,30) f <- test1(x,z) y <- f + rnorm(n)*0.2 par(mfrow = c(2,2)) # …
11 r  gam  mgcv  conditional-probability  mixed-model  references  bayesian  estimation  conditional-probability  machine-learning  optimization  gradient-descent  r  hypothesis-testing  wilcoxon-mann-whitney  time-series  bayesian  inference  change-point  time-series  anova  repeated-measures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bayesian  contingency-tables  regression  prediction  quantiles  classification  auc  k-means  scikit-learn  regression  spatial  circular-statistics  t-test  effect-size  cohens-d  r  cross-validation  feature-selection  caret  machine-learning  modeling  python  optimization  frequentist  correlation  sample-size  normalization  group-differences  heteroscedasticity  independence  generalized-least-squares  lme4-nlme  references  mcmc  metropolis-hastings  optimization  r  logistic  feature-selection  separation  clustering  k-means  normal-distribution  gaussian-mixture  kullback-leibler  java  spark-mllib  data-visualization  categorical-data  barplot  hypothesis-testing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chi-squared  type-i-and-ii-errors  pca  scikit-learn  conditional-expectation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meta-analysis  intuition  r  time-series  multivariate-analysis  garch  machine-learning  classification  data-mining  missing-data  cart  regression  cross-validation  matrix-decomposition  categorical-data  repeated-measures  chi-squared  assumptions  contingency-tables  prediction  binary-data  trend  test-for-trend  matrix-inverse  anova  categorical-data  regression-coefficients  standard-error  r  distributions  exponential  interarrival-time  copula  log-likelihood  time-series  forecasting  prediction-interval  mean  standard-error  meta-analysis  meta-regression  network-meta-analysis  systematic-review  normal-distribution  multiple-regression  generalized-linear-model  poisson-distribution  poisson-regression  r  sas  cohens-kappa 

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M vs LMER
我试图重现两者之间lm以及lmer重复测量(2x2x2)之间的几个交互测试。我想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原因是因为SPSS的重复测量GLM产生的结果与lm此处介绍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最后我想比较SPSS与R-lmer。到目前为止,我仅设法(紧密地)复制了其中的一些交互。 您会在下面找到一个脚本来更好地说明我的观点: library(data.table) library(tidyr) library(lmerTest) library(MASS) set.seed(1) N <- 100 # number of subjects sigma <- 1 # popuplation sd rho <- .6 #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 X1: a a a a b b b b # X2: a a b b a a b b # X3: a …

3
统计测试以比较两个设备的精度
我正在比较两种温度控制设备,它们均设计用于将麻醉患者的体温保持在恰好37度。该设备适合500名患者,分为两组。A组(400例患者)-设备1,B组(100例患者)-设备2。每位患者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持续36小时,为我提供了两组的18000个数据点。我需要确定在36小时内哪种设备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患者的体温。我已经构造了折线图,将每个时间点的中位数与四分位数条连接起来,在视觉上似乎有所不同。我应该如何分析我的数据以证明统计差异?


2
lmerTest :: anova中的自由度正确吗?它们与RM-ANOVA有很大不同
我正在分析R中反应时间实验的结果。 我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个受试者内部因素具有2个水平,而1个受试者之间因素具有2个水平)。我运行了一个类似的线性混合模型,我想使用ANOVA表的形式总结lmer结果lmerTest::anova。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没想到会有相同的结果,但是我不确定lmerTest::anova结果的自由度。在我看来,它反映的是ANOVA,而在主题级别上没有任何汇总。 我知道以下事实:在混合效应模型中计算自由度是很棘手的,但lmerTest::anova在更新的?pvalues主题(lme4包)中被提及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个计算正确吗?结果lmerTest::anova是否正确反映了指定的模型? 更新:我使个体差异更大。自由度lmerTest::anova与简单的方差不同,但是我仍然不确定,为什么它们对于主体内因素/相互作用如此之大。 # mini example with ANT dataset from ez package library(ez); library(lme4); library(lmerTest) #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with ez package data(ANT) ANT.2 <- subset(ANT, !error) # update: mak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arger baseline.shift <- rnorm(length(unique(ANT.2$subnum)), 0, 50) ANT.2$rt <- ANT.2$rt + baseline.shift[as.numeric(ANT.2$subnum)] anova.ez <- ezANOVA(data = …

1
如何在ARIMA模型的观察值48中加入创新的离群值?
我正在处理数据集。使用一些模型识别技术后,我得出了一个ARIMA(0,2,1)模型。 我使用R detectIO包TSA中的函数在对原始数据集进行第48次观察时检测到创新的离群值(IO)。 如何将这个离群值合并到模型中,以便将其用于预测?我不想使用ARIMAX模型,因为我可能无法根据R中的模型做出任何预测。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吗? 以下是我的价值观: VALUE <- scan() 4.6 4.5 4.4 4.5 4.4 4.6 4.7 4.6 4.7 4.7 4.7 5.0 5.0 4.9 5.1 5.0 5.4 5.6 5.8 6.1 6.1 6.5 6.8 7.3 7.8 8.3 8.7 9.0 9.4 9.5 9.5 9.6 9.8 10.0 9.9 9.9 9.8 9.8 9.9 9.9 9.6 9.4 …
10 r  time-series  arima  outliers  hypergeometric  fishers-exact  r  time-series  intraclass-correlation  r  logistic  glmm  clogit  mixed-model  spss  repeated-measures  ancova  machine-learning  python  scikit-learn  distributions  data-transformation  stochastic-processes  web  standard-deviation  r  machine-learning  spatial  similarities  spatio-temporal  binomial  sparse  poisson-process  r  regression  nonparametric  r  regression  logistic  simulation  power-analysis  r  svm  random-forest  anova  repeated-measures  manova  regression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cross-validation  group-differences  model-comparison  r  spatial  model-evaluation  parallel-computing  generalized-least-squares  r  stata  fitting  mixture  hypothesis-testing  categorical-data  hypothesis-testing  anova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repeated-measures  likert  wilcoxon-mann-whitney  boxplot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confidence-interval  forecasting  prediction-interval  regression  categorical-data  stata  least-squares  experiment-design  skewness  reliability  cronbachs-alpha  r  regression  splines  maximum-likelihood  modeling  likelihood-ratio  profile-likelihood  nested-models 

3
如何获得总体r平方变化的置信区间
为了简单的示例,假设有两个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1有三个预测,x1a,x2b,和x2c 模型2具有从模型1 3个预测和两个附加的预测x2a和x2b 有一个种群回归方程,其中模型1 解释的种群方差为,模型解释为 。模型2解释的种群中的增量方差为ρ2(1)ρ(1)2\rho^2_{(1)}ρ2(2)ρ(2)2\rho^2_{(2)}Δ ρ2= ρ2(2 )- ρ2(1 )Δρ2=ρ(2)2−ρ(1)2\Delta\rho^2 = \rho^2_{(2)} - \rho^2_{(1)} 我有兴趣获取\ Delta \ rho ^ 2的估计量的标准误差和置信区间Δ ρ2Δρ2\Delta\rho^2。虽然该示例分别涉及3个和2个预测变量,但我的研究兴趣涉及大量不同数量的预测变量(例如5个和30个)。我首先想到的是使用 Δ [R2一dĴ= r2一dj (2 )- - [R2一dĴ (1 )Δradj2=radj(2)2−radj(1)2\Delta r^2_{adj} = r^2_{adj(2)} - r^2_{adj(1)}作为估计量并进行引导,但是我不确定是否会适当的。 问题 是Δ [R2一dĴΔradj2\Delta r^2_{adj}一个合理的估计Δ ρ2Δρ2\Delta \rho^2? 如何获得总体r平方变化的置信区间(即Δ ρ2Δρ2\Delta\rho^2)? 引导Δ ρ2Δρ2\Delta\rho^2是否适合计算置信区间? 任何对模拟或已发表文献的引用也将受到欢迎。 范例程式码 如果有帮助,我在R中创建了一个小的模拟数据集,可用于演示答案: …

1
如何在R中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编写误差项:误差(主题)vs误差(主题/时间)
我的问题与先前的帖子非常相关,该帖子 在R中的重复度量ANOVA中指定Error()项。但是,我想对如何定义错误项有更多的了解。 假设我有一个双向重复方差分析,组效应之间的因素是治疗(对照组与安慰剂),而时间是组内效应的4倍以上(T1〜T4)。患者ID被记录为“主题”。在这里,我从http://gjkerns.github.io/R/2012/01/20/power-sample-size.html中的教程示例中借用了数据, 因此数据看起来像这样 Time Subject Method NDI 0min 1 Treat 51.01078 15min 1 Treat 47.12314 48hrs 1 Treat 26.63542 96hrs 1 Treat 20.78196 0min 2 Treat 42.61345 15min 2 Treat 32.77171 要应用方差分析: aovComp <- aov(NDI ~ Time*Method + Error(Subject/Time), theData) summary(aovComp) Error: Subject Df Sum Sq Mean Sq F …


2
对于三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什么是有效的事后分析?
我已经执行了三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事后分析有效吗? 这是一个完全平衡的设计(2x2x2),其中一个因素具有重复进行内部测量的功能。我知道R中重复测量ANOVA的多变量方法,但是我的第一个直觉是继续进行ANOVA的简单aov()风格: aov.repeated <- aov(DV ~ IV1 * IV2 * Time + Error(Subject/Time), data=data) DV =响应变量 IV1 =自变量1(2个级别,A或B) IV2 =自变量2(2个级别,是或否) IV3 =时间(2级,之前或之后) 主题=主题ID(总共40个主题,每个IV1级别20个:nA = 20,nB = 20) summary(aov.repeated) Error: Subject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IV1 1 5969 5968.5 4.1302 0.049553 * IV2 1 3445 3445.3 2.3842 …


3
重复测量结构方程建模
我需要分析临床康复数据的数据集。我对量化“输入”(治疗量)与健康状况变化之间由假设驱动的关系感兴趣。尽管数据集相对较小(n〜70),但我们有重复的数据反映了两者的时间变化。我熟悉R中的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但是对此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感兴趣,因此正在考虑SEM的重复测量应用 我希望您能就R中的任何SEM软件包(sam,lavaan,openmx?)最适合重复测量数据提出建议,尤其是针对教科书的建议(该领域是否有“ Pinheiro和Bates”?),我对此表示赞赏。 。

2
纵向数据:时间序列,重复测量或其他?
用简单的英语来说: 我有一个多元回归或ANOVA模型,但是每个人的响应变量都是时间的曲线函数。 如何确定哪个右侧变量导致曲线的形状或垂直偏移的显着差异? 这是时间序列问题,重复测量问题还是其他所有问题? 分析此类数据的最佳实践是什么(最好在中R,但我愿意使用其他软件)? 确切地说: 假设我有一个模型但实际上是从收集的一系列数据点在许多时间点,相同的个体被记录为数值变量。绘制数据表明,对于每个个体是时间的二次函数或周期性函数,其垂直偏移,形状或频率(在周期性情况下)可能极大地取决于协变量。协变量不会随时间变化-即,在数据收集期间,个体具有恒定的体重或治疗组。ÿ我Ĵ ķ= β0+ β1个X一世+ β2XĴ+ β3X一世XĴ+ ϵķÿ一世Ĵķ=β0+β1个X一世+β2XĴ+β3X一世XĴ+ϵķy_{ijk} = \beta_0 + \beta_1 x_i + \beta_2 x_j + \beta_3 x_i x_j + \epsilon_kÿ我Ĵ ķÿ一世Ĵķy_{ijk}ķķkŤŤtÿ我Ĵ ķ 吨ÿ一世ĴķŤy_{ijkt}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尝试了以下R方法: 马诺娃 Anova(lm(YT~A*B,mydata),idata=data.frame(TIME=factor(c(1:10))),idesign=~TIME); ...这里YT是一个矩阵,其列为时间点,在此示例中为10个,但在实际数据中则更多。 问题:这将时间视为一个因素,但是每个人的时间点并不完全匹配。此外,其中有许多是与样本大小相关的,因此模型变得饱和。似乎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变量的形状被忽略了。 混合模型(如Pinheiro和Bates,S和S-Plus中的混合效应模型) lme(fixed=Y~ A*B*TIME + sin(2*pi*TIME) + cos(2*pi*TIME), data=mydata, random=~(TIME + sin(2*pi*TIME) + cos(2*pi*TIME))|ID), method='ML') ...其中ID一个因素是按个人分组数据。在此示例中,响应随时间变化是周期性的,但是可以替代地存在二次项或其他时间函数。 …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