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使用lme4的混合效应模型中交互项的P值
我正在使用lme4in来分析一些行为数据R,主要是按照Bodo Winter的出色教程进行的,但是我不理解我是否正确处理了交互。更糟糕的是,没有其他人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因此使用混合模型,因此在确保一切正确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 我认为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解释问题,然后请求您的集体更正,而不是仅仅寻求帮助。其他一些方面是: 在写作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表明nlme更直接地给交互项赋予p值,但是我认为与的关系仍然有效lme4。 Livius'该问题的答案提供了许多其他阅读文章的链接,我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尝试阅读这些文章,因此,我将对所带来的任何进步进行评论。 在我的数据中,我有一个因变量dv,一个condition操作(0 =对照,1 =实验条件,应导致更高的值dv),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标记为appropriate:1为此进行编码的试验应显示出效果,但编码的试验0可能不会,因为缺少一个关键因素。 我还包括两个随机截距,分别用于subject和,用于target反映dv每个主题内以及所解决的14个问题中的每个问题的相关值(每个参与者都解决了每个问题的对照和实验版本)。 library(lme4) data = read.csv("data.csv") null_model = lmer(dv ~ (1 | subject) + (1 | target), data = data) mainfx_model = lmer(dv ~ condition + appropriate + (1 | subject) + (1 | target), data = data) interaction_model = lmer(dv ~ cond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