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电子和电气工程专业人士,学生和爱好者的问答

4
我的PCB腐蚀得很厉害!(过硫酸钠)
我最近开始在蚀刻PCB时遇到问题。 我使用永久性记号笔做迹,并将其蚀刻在不锈钢杯中,并用茶灯(小蜡烛)加热。 PCB的脱模效果非常差,走线上有孔,一些更细的走线已完全消失。 图片: 在删除标记BTW之前。 我之前也用砂纸打过木板。 这是我的设置,茶灯进入杯子下面的罐子中: 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我应该使用其他蚀刻剂吗?我在考虑氯化铁或醋(或漂白剂?)+过氧化物。


6
离散逻辑设计
我的任务是构建一个简单的警报设备。它只需要测量一些输入,输出就会做出相应的响应(简单地说!)。在我看来,使用几个离散的逻​​辑门就可以完成工作,但是一位同事(与我一起工作)决定我们应该改用可编程逻辑。他的案子获胜,因为首先,他比我高得多,其次,他的主要论点是可编程设备是未来,我们希望制造出可以证明未来的产品。 我的问题是,如果您的设计可以通过几个离散逻辑门轻松实现,那么是否值得再使用离散逻辑进行设计?使用它们比可编程有什么好处吗?还是它会慢慢被可编程逻辑完全淘汰?明确地说,我不希望得到“我相信是这样”或“我个人认为这是……”的答案。我想知道离散设计与可编程设计相比是否有任何实际优势,并且这些天是否值得与他们一起设计消费电子产品?

1
我需要向PCB晶圆厂提供IPC文件吗?
我希望制造并镀上ENEPIG涂层的PCB​​设计。我找到了一家制造厂,声明他们可以执行ENEPIG表面处理,并且他们的站点列出了可用的电镀选项。我问董事会,他们的ENEPIG电镀层是否符合IPC-4556(定义电镀过程)。他们说,如果我希望我遵守该文件,我将不得不发送它。 过去,我只与几家董事会工作,而从未提供过IPC电镀文件。这些要求始终毫无疑问地得到满足。是否要求客户在PCB制造领域提供IPC文档通用协议?
11 pcb  ipc 

5
2层PCB设计,通孔技术和地平面
我正在设计音频应用的PCB布局(没有数字电子设备,只有模拟设备)。 所有组件都是通孔,PCB非常大(约16cm x 10cm),分为2层。我所使用的技术支持镀通孔。该电路具有双电源。 以下哪项(以及为什么)是路由信号,电源走线和接地的最佳解决方案? TOP层:接地层;底部层:信号和电源线; TOP层:信号和电源线:BOTTOM层:接地层; TOP层:接地层和电源线;底部层:信号; TOP层:信号;底部层:接地层和电源线;

4
1 / f噪声是否有限?
基本上我的问题是: 我怀疑噪声密度会达到无穷大,因为与极限f→∞相比,我们在任何DC电路中都能达到极限f→0(这是理想的,因为所有电路的行为都是足够f的低通)。 如果噪声密度受到限制,则在哪个f处衰减?


7
您如何焊接大件东西?
我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铁螺母。我想将引脚焊接到它,以便可以将导线连接到它。(我想做一个电容传感器。) 我已经尝试过了,但是它根本不会附在螺母上。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1 soldering 


3
电话的键盘如何工作?
我拆了一些旧电话和手机。每个小键盘都不相同,但是,每个小键盘或按钮下都有类似的“螺旋”(参见下图)。 我不明白的是这些“螺旋”如何使电线的两端接触。他们是某种传感器吗? 螺旋的两端未连接。我的猜测是,当按下按钮时,它们短路。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发生。

7
饱和BJT晶体管。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们,有经验的人会充分了解BJT晶体管的功能特性。有大量文档和链接解释了运算数学。甚至还有成千上万的精美视频,它们解释了当前身体如何运作的理论。(后者中的大多数由出于某种原因讲“电话营销英语”的人提供。) 但是,即使在40多年后,我也不得不承认很多,但我还是要以票面价值来接受,因为关于集电极接点如何适合方程式的描述总是有些费事。 不管怎么说,我真的只是不了解其中一个方面。它似乎无视物理学定律,即基尔霍夫定律等。 我说的是您的标准饱和公共发射极电路。 众所周知,并且我们接受的是,饱和时,集电极电压将小于基极电压。显然,我们在电路中利用了它的优势,并选择了一些器件来为特定的负载电流提供尽可能低的Vce-Sat。 模拟该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一切顺利,直到您了解典型NPN晶体管的典型模式... 集电极的电压到底会比该夹层中的基极低吗? 即使在其中添加一些反电动势类型的电压来解决,集电极电流也将错误地通过基极-集电极结。


3
低噪声,低失真模拟多路复用
我正在尝试设计一种用于多路复用模拟(音频)信号的低噪声,低失真,低成本运算放大器电路。经验,研究和一些试验已经使我了解到以下组件以及适当的低噪声电源的组合: NE / SA5532A双路低噪声运算放大器(数据表) HEF4053B模拟CMOS开关(数据表)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关于集成交换机的。我确实知道继电器是CMOS开关的替代产品,但是其成本大约是其5到10倍,因此在本设计中并不是真正的选择。 已经有罚款的问题与有关使用(可切换)可变增益,如运算放大器电路明智的答案在这里。顾名思义,这个问题与这个问题无关。但是请允许我,让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考虑具有可变增益的该电路: 开关在该电路中的位置是完美的。它们处于地平面,因此没有偏移会影响开关电阻。结果,在该位置,开关不会产生调制失真。 在信号路径中,开关也远离敏感的运算放大器输入引脚。Rin,Rf,Rg1和Rg2都可以非常靠近输入引脚放置。如果开关位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则将不可能。 现在到我的问题的真正核心。这里有4种不同的输入多路复用可能配置,它们都没有接近可变增益解决方案上面的理想配置。 U3周围的电路是完整的,但这是最不明智的。 在U2和U4周围的电路中,开关看到可变的电压电平,这将导致调制失真。 U1周围的电路将开关置于虚拟地,但是它们的位置也在反相输入引脚上。过去我已经实现了这一点,根据经验,这种布局会导致很高的噪声敏感性。我不是在谈论电路的固有噪声,而是来自周围电子设备的噪声。 我的问题是,是否有人有可以做出最佳折衷的经验,或者可以提出可以规避此处总结的缺点的任何技巧,或者可以提出可以实现同一目标的巧妙,不同的示意图。 编辑 在回答和评论中,涉及了主要问题的几个方面。从本质上讲,我是在询问最佳拓扑,它已朝着开关特性(导通电阻,线性,关断电容)和混合配置的副作用(节点充电导致开关时产生弯曲),串扰等方面漂移。 .. 我对所有这些问题都非常清楚,我可能已经过分简化了这个问题,以求清晰和集中。 Andy aka提出了宝贵的考虑,我将继续进行下去,但是建议的解决方案与我过去所做的完全一样,但成功的程度比我期望的要差。 τεκ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有趣的替代方法,我也会研究。 我的中间结论是,我将尽力掌握《道格拉斯·塞尔夫》有声读物。我将深入研究开关和FET的属性,并尝试模拟它们在不同拓扑中的影响。这可能会带来新的见解,我将进行报告。最后,我将最终确定不同解决方案的原型。因此,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将提供新的见解并进行报告。

4
设置音频输出阻抗以进行输出保护
根据Eurorack标准,我正在为模块化合成器构建模块。因此,这是一个旨在通过跳线连接到其他模块的模块。 虽然上述标准页未指定为模块输出的输出阻抗,似乎在一般这是在区域。输入阻抗被指定为100 ķ Ω。由于我的最终输出级是基于运放的放大器,因此我需要专门降低阻抗,因为运放本身会提供非常低的输出阻抗。此外,由于用户可以连接任何输出和输入,因此我应该期望输出可以短路至− 12 V至+ 12 V范围内的任何电压。100Ω−1kΩ100Ω−1kΩ100\Omega - 1k\Omega100kΩ100kΩ100\mathrm{k}\Omega−12V−12V-12\mathrm{V}+12V+12V+12\mathrm{V}(系统电源轨)由用户使用;例如,用户可以将两个输出连接在一起,尽管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但不应损坏模块。 在网上,我可以找到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显而易见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后接电阻: 模拟该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或将电阻器放入反馈回路中: 模拟该电路 在这两种情况下,设置输出阻抗。R3R3R3 ±12V±12V\pm 12 \mathrm{V}24V/R3 =24mA24V/R3 =24mA24\mathrm{V}/R3\ = 24\mathrm{mA}R3=1kΩR3=1kΩR3 = 1\mathrm{k}\Omega 所以这里有两个相关的问题 是否确实建议使用后一种方法,并且对我的模块和它可能连接的任何其他(合理设计的)模块安全?我对此感到怀疑的原因是,在野外看模块时,第一种方法似乎更常见,所以我认为有一些我没有意识到的缺点。另一方面,运放的直接输出似乎也很常见。 R3R3R310kΩ10kΩ10\mathrm{k}\Omega 更新: 为了回答奥林(Olin)缺失的规范:用户不会认为通过短路输出来进行无源混频是可行的(实际上,其他模块的输出阻抗会变化,因此并不可靠)。因此,基本上不会破坏模块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由于该模块的输出实际上无论如何都不能用作控制电压(由于模块的性质),因此由环路外电阻器引起的轻微损耗并不重要。音量只是很小的下降。 最后,阅读此线程,我注意到后一种选择的一个潜在问题是运算放大器需要直接驱动任何输出电容。通常,模块化跳线非常短,但是也有壁式模块化跳线,可能会使用更长的跳线。 最后,我认为我倾向于第一种选择,主要是为了避免电缆电容出现任何问题,并且因为缺点(小信号损失)并不十分重要。但是仍然欢迎任何想法或见解! 更新2: CfCfC_fCLCLC_L 因此,先前更新的结论仍然成立,当我们不知道负载时,第一个电路是更好的选择。

3
需要使用2个晶体管作为开关的说明
建议使用以下设计来通过微控制器驱动负载。我想知道为什么需要使用2个晶体管(n-ch和p-ch)作为开关,而不仅仅是一个? 我搜索了Google和youtube,大多数页面都使用一个晶体管(主要是n-ch)进行切换,例如以下页面: http://www.electronics-tutorials.ws/transistor/tran_7.html 您能否解释一下这种设计(2个晶体管)相对于一个晶体管开关的优缺点? 模拟该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By using our sit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Cookie Policy and Privacy Policy.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with attribution required.